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967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篇一: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单位:巩义市西村镇第三小学姓 名:靳瑞瑞邮 编:451200电 话:15670883203【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强)。许多数学教师陷入“数学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也

2、身有体会。【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作用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强),许多数学教师陷入“数学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也身有体会。接下来,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动手操作的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认为一节课的成败,首要因素是能否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皮亚杰的一句名言“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正是此意。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这一节的教学时,课前分发每名学生4个小正方体,课堂是上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教师分别给出一个方向,二个方向,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搭建成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发现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

4、形状,也不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知道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能够唯一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激情,从中发现了规律,获得了成功体验,从而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动力。二、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课堂上恰当的引导学生

5、动手操作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节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笔者是让每位同学课下准备好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在本节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出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适时的提出问题平行四边的面积应该怎么求?引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分别标清两个平行四边形的低和高。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体会到数学的转化思想。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适时动手操作,充分发

6、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三、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层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的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具和小组活动,很难讲清晰本节课的内容。在本节课前,我分组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搭建成?、?、?不同的大正方体,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用彩笔涂上3个大正方体的表面。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按要求分别填上:“三面涂色的块

7、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没有涂色的块数”。通过?、?、?不同的大正方体的探索,引导学生去思考大正方体“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没有涂色的块数”的规律,使规律在学生大脑中有自己的建构,这样在加上教师的归纳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有句名言是这样“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操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操作本身,而在于借助操作,逐步构建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新的思维与认识。通过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同时还可能上升到抽象的或规律性的认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置恰如其分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动手操作,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荷

8、兰数学教育家弗兰塔尔认为“数学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笔者认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生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如:在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9cm、宽6cm)。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把长方形切割(用笔画出来)成小正方形。要求如下:把一个长方形切割成小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整厘米,(要求长方形没有剩余)。把小正方形的个数和边长标在长方形上,思考:?小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正方形边长、长方形的长和宽的

9、长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出问题?、?的关系,使学生解决书中的例题,让学生在解决此问题的同时,切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这一基本理念。综上所述,通过操作学习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动手操作并不是一节课,也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活动在数学课堂的位置。【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20XX:2-3 .2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200-202。篇二: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课堂的动手能力培养金城江区保平中心小学 覃美兰“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我们的许多学生只能机械地应付考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11、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优美的词句,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因而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认为应重视课堂中的动手操作,因为它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

12、设计教学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使学生亲身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动手操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动手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植树问题时,有这样的一条练习:工人要在一条100米长的公路一旁种上树苗,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需要多少棵树苗?读完题目大部分学生大声叫道:“我懂,很容易!”尤其是中下等生喊得特别大声。接着我问:“能口算出来吗?那答案是多少?”

13、“能?20棵!”他们都异口同声说道。这时,我不忙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动笔来算一算,我下去巡视,发现他们都用1005=20(棵)。此时,我还是不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再用笔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来表示,数一数,看“20棵”对吗?接着,他们就在草稿纸上认真地作图,不久答案就出来了。“老师,我们的答案不对了!应该是21棵才对!我们做的时候少了一步,应该还用20+1=21(棵)。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完成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四的第6题时,(题目是:“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个圆?”)学生在做这个题目时,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再问:“有谁能画出这样一个圆吗?”这时,有的学生说:“我的

14、作业本没有那么大。”有的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有的说:“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大的纸张”还有的说:“我把它缩小成直径是10厘米的圆,再画出来。”有的学生怀疑这个题目有问题,小声说:“题目出错了吧。”有的开始与周围的同学讨论起来等等。还有一些同学坐在那里继续思考。我又说:“老师给时间,你们再考虑一下,能画吗?”这时,一位男同学(名叫韦虎成)站起来说:“老师,我懂了!我能画。”“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好吗?”我问他。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利用两颗铁钉当作圆规的两个脚,把它分别固定在5米长的一条线的两端,先把线的一端的钉子固定在地上,拿着线的另一端的钉子,并拉紧这条线在地上

15、画一圈,就可以画出直径是10米的圆了。”接着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到操场去观看他的操作过程 。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从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我们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的

16、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轴对称”这一课时,先把本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再把准备好的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和圆)分别分给各组,先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讨论:猜一猜,各有几条对称轴。再动手折一折,看看所猜的答案对吗。哪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得的答案正确率最高那组是胜利者。通过紧张的比赛操作:猜一猜,折一折、看一看,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