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435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篇一: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分为北宋(960年1125年)和南宋(1125年1279年)两个阶段,历18帝,国祚320年。一、宋朝的历史地位。(一)政治方面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朝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政,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宣告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朝代。政府终于可以进行有序的统治、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2.在中央设立了“二府三司”,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

2、。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这样就把原本宰相一人掌握的权力分成政权、军权、财权,由很多人掌握,有效防止了宰相专权。3.地方上,缩小行政单位,分散地方长官权力。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由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路

3、、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宋朝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在防止徇私舞弊方面,对考官实行了锁宿制度,对试卷进行“封弥”、“誊录法”。创立殿试:从宋太祖开宝六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太宗雍熙二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录取的士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改革为宋朝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

4、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义庄”、“族产”、“族规”、“乡约”,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 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厚农桑”,“减摇役”。从社会的改进, 历史的发展来说, 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 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 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均公田”、“减摇役”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

5、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二)经济方面1.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宋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北宋时,各种新的农具出现,如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秧马等,并且出现了南北粮食品种的交流,尤其是福建的占城稻传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对提高当地的农产量贡献很大。南宋时,经济继续发展。中原农民南迁,在江南推广旱田的种植技术,如大麦、小麦。中原精耕细作的方式也推广到边远地区,使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浙地,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喻,成了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土地开发范围扩大: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沿海

6、滩涂和丘陵山区等的相继全面开发,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的增长,还为宋代的社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手工业:促进了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瓷器:北宋的制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发展和成就。宋真宗景德元年将唐代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设官窑。此外,定窑、汝窑、官窑以及钧窑是当时的四大名窑,所产瓷器不但行销国内,还大量出口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印度等。宋朝瓷器的发展,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其远销国外,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使瓷器至今仍为中国的象征,足以体现宋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冶炼业:宋代采掘冶炼手工业由于技术的改进,产量成倍地增长,铜、铅、

7、铁等矿产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其中生铁和煤的产量,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智慧完成了用煤炼铁这一工艺史上的巨大跨步,从而在11世纪实现了英国至迟15401640年早期工业化时期才实现的煤与铁的革命。同时,宋代煤与铁的发展,也带动了造船业、陶瓷业等的很大发展和进步。造纸业:北宋的造纸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发展和提高。四川、福建、安徽、浙江都有产纸的中心,而且竹子、麦秆、麻都是造纸的原料。造纸业的发达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便利了书籍的流通和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造纸业的发达也是带来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3.商业:坊市制的崩溃和夜市、草市等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宋

8、代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坊市制的崩溃与侵街现象的出现、夜市、草市以及娱乐场所“勾栏、瓦肆”的出现。宋代坊市制的崩溃和侵街现象的出现,标志着沿街开店设铺这种近代型的城市风貌,在宋代奠定了它的基本格局。而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出现夜市和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在城市近郊出现草市镇,这些都标志着城市的经济意义在明显增长,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4.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影响深远。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为满足流通的需要,北宋时,四川十几家富户用纸印钱,称为“交子”,代替铁钱。南宋时,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称为“会子”。“交子”和“会子”的出现,由纸币代替铁钱,比较轻便,便于随

9、身携带,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另外,交子作为纸币,其出现比欧洲第一张纸币早六百多年,堪为“世界第一张纸币”,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从金属铸币时期开始演进到信用货币时期,并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5.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两宋海外贸易之盛,远非前代之所能比。北宋时,广州、杭州、明州、泉州是对外通商口岸,宋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而南宋的对外贸易则超过北宋,杭州、泉州、广州都是对外贸易港,尤其是泉州,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港口。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使瓷器、丝织品、茶叶等出口到日本、朝鲜、南洋、印度、波斯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宋代的外贸收入。从而对弥补财政开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加

10、强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三)科技、文化方面1.数学宋朝时期科学技术的各学科中,数学的发展较为突出。出现了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1259年),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等。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他的“隙积术”和“会圆术”,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天文由于农业生产和历法制订的需求,统治者历来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观测水平不断提高,宋代也不例外。据新仪象法要记载,仅在公元1010年到1106年之间,北宋就进行过5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宋史天文志中保存了测定二十八星宿位置的成果。灵台秘苑收载了包括有345个星官距星的入宿、

11、去极度。公元1247年的南宋制造的苏州石刻天文图,面积8尺,刻星1430多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3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28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还有黄道和银河。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当时天文观测仪器的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仪器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在宋朝时期从技术工艺上都得到了最有效的改进。北宋时沈括和元朝郭守敬提出减少环数的设计,浑仪和简仪就是这一设计下的杰作。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大型水运仪象台,是利用一套齿轮系统在漏壶流水的推动下使仪器经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和天体运动一致,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3、地矿地学的发展则是以图

12、经形式编写地理著作为特点的,图经也正向地方志的方式过渡。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地方志共有100多种,附有地图的志称为“图志”或“图经”,全国总志中最著名的有976984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由北宋乐史编撰,全书200卷所记以中国为主兼及外域,还增加了不少有关人物与艺文的篇章,开创了地方志的新体例。再就是北宋王存等编纂的元丰九域志在1068至1085年间成书,该书注重“当世之务”,对沿革所述不多,而对各地里数、城堡之名、山川水泽的情况记述详备。宋代郡县地方志保存至今的有20多种,许多地方志经历代续修,逐步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地方资料。由于这一时期中外交流往来频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起了积

13、极作用,对旅途实地考察与传闻的记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域外地理文献,如耶律楚材西游录、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及赵汝适的诸蕃志中有许多来自传闻的记述。现存西安和苏州的三幅宋代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和“九域守令图”等极具价值和特色,是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画方地图,所绘河流及海岸线精确,代表宋代测绘地图的水平,地学的发展对矿物学及水利建设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宋代矿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地质现象实地考察的风气,使人们对矿物和若干地质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也较前大有进步。1133年杜绾所著去林石谱3卷,记载石品116种,各记其产地、采法、产状、光泽、品评高下等,反映了人们对矿物认识的新水平,

14、是当时出现的一部关于岩矿知识的著作。4.医药宋代医药学在教育、理论、临症各科的诊断治疗、本草、局方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进展,使中国医药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宋朝统治者重视各种医药书籍的修订,公元973-974年刘翰、马志等修成开宝本草21卷,载药物983种。1057年苏颂等人修成嘉祐本草2卷,载药物增达1082种,并整理成一部图经本草。唐慎微修纂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计32卷,收录药物1700多种,百病主治药、服药食忌例及药物畏、晋、须、使等,使人们对历代本草的源流和药物之配伍禁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明朝李时珍这样评价:“?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宋朝已能将中医

15、细分为九科:大方脉科、风科、针灸科、小方脉科、眼科、产科、口齿咽喉科、疮肿兼折病科、金镞书禁科,针对性大大加强。宋代医学还有两件事是必须要提到的:一是宋慈的洗冤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二是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铜人。5.理学的迅速发展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一生著书立说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在建构儒家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和“气”是并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后之分。理是万物之源。“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方,人欲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应当去人欲、存天理。经过二程与朱熹的发展,理学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南宋末年理宗时成为官方哲学。之后,陆九渊又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们应当去人欲,存本心,到达清明寡欲的境界,陆九渊之思想经过之后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继承发展,成为新的哲学体系心学,在明朝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理学与心学之外,宋朝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