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9072814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呼吁全球要密切关注患者安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跟国际步伐,从2008年“始建一支队伍”到“全员参与”,经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研究”到“临床实践”,从“院内局部试点”、“市内、全国推广”到“走向国际”,逐步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据分析、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患者安全文化,为医院患者安全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关键词】 患者安全文化;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文化( patient safety culture , PSC )指医疗机构为实现患者安全而形成的员工共同的态度

2、、信念及行为方式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先后提出全球三大挑战,开展保障患者安全的行动,推动患者安全文化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一院)紧跟国际步伐,将保障患者安全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和撬动医疗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杠杆,从2008年起,重医一院着力患者安全文化,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据分析、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多元素医院患者安全文化。1.始建一支“小队伍”,打拼患者安全“大天下”2008年,在主管护理院长的倡导下,医院开始打造学习型组

3、织,成立了“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确定了“培养一批人才,开设一门课程,举办系列继续教育讲座,申报多项课题,发表多篇文章,编写一套教材”的目标。成立之初,国内关于患者安全的资料稀少,患者安全研讨小组从对“患者安全”的概念理解入手,从翻译患者安全相关英文资料开始,通过每月1次读书报告的形式开展患者安全研讨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查摆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建议。如今,安全小组活动形式逐步发展为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深入探索患者安全相关理论、编译患者安全相关书籍(如质量与安全:护士循证手册、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患者安全案例研究构件患者核心能力等)、开展在校患者安全

4、课程、申报科研课题、参与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修订、推广患者安全理念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经过十年的发展,患者安全研讨小组成员由最初以护士为主的11人逐渐吸纳医生、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学生、患者及其家属等社会人群,目前已达90余人,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在患者安全研讨小组活动成效基础上,医院陆续创建了五心、5S、管理、IT 及研究生研讨小组,并细分为翻译、临床、培训3个亚专业,成员涵盖临床、检验、设备、后勤等,均以患者安全为基础,研讨方向各有侧重,逐步形成全院各部门、各专业铺开学习、实践、研究与推广患者安全的良好态势。2.“抓早、抓小、抓全”,推进患者安全教育“抓早”:重医一院启动患者安全工作

5、以来,全院上下非常重视患者安全理念的教育、植入和推广。对临床医务人员培训,形成“抓早”教育,即狠抓新进人员患者安全教育。每年9月针对新进人员(新入院医生、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开展系统化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患者安全概论、患者安全目标、医患沟通安全、用药安全、设备安全、输血安全、手术安全等主题,截至2017年9月底,已针对医院新进人员开展专项培训9期,累计培训新进人员3000余人,患者安全系列培训已成为医院新进员工必修课程之一。“抓小”:在前期医院新进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践及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翻译和学习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的基础上,安全小组自主编写了患者安全选修课教学大纲,成

6、功申报重庆医科大学患者安全选修课,依托学校教学平台,在全国率先将患者安全课程前移至医学院校在校教育,将“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带入校园,打造“抓小”患者安全教育模式。自2012年课程开设以来,已完成700余人次的教学工作,涉及护理、临床等30余个专业和方向。“抓全”:在患者安全教育对象方面尽量做到“抓全”。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从新进人员的患者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理念熏陶入手,建立起医务人员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目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已紧密贯穿于医院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临床三基培训、医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培训等各个层次。同时,医院依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国际和国内患者安全理念及发

7、展进行推广,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将课堂实时连线到医联体内部各医院和各指导医院,对区县医院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向区域医务人员传播患者安全理念。目前累计召开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7期,现场培训学员4100余人,涉及渝、川、贵、鄂、陕、云等省份,通过远程教学方式惠及3200余名医务人员。3.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患者是落实患者安全的重要人群,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指出,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为患者提供多种参与医疗照护过程的方式与途径,为患者提供给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在推进患者安全实践过程中,重医一院一直在尝试并实践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患者参与

8、患者安全,如搭建院-科两级出院后患者随访、患者工休会、问题反馈日、医患沙龙、患者俱乐部、出入院宣教等医患互动和交流的平台,鼓励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全面促进患者安全。此外,全院各个科室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建立了“医患微信群”、“医患QQ群”及专科“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24h全天候医患互动,并对患者开展安全专项教育,既确保了患者遵依行为、加强了自身健康管理,又获取了从患方反馈的第一手安全信息,实现了患者安全动态、实时管理。4.理论“落地生根”,“实战”保障患者安全医院以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为契机,结合中国医院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三级综合医院

9、评审标准中患者安全章节内容,在院内全面铺开患者安全临床实践,借助品管圈竞赛、PDCA竞赛、workshop、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等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4.1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医院实际,2011年,重医一院从“人、机、料、环、法” 五个方面着手,编制了重医一院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并制定了全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以科室自查、片区交叉检查、院方督查等形式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定期深入排查医疗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死角,找准薄弱环节,专项追踪、持续整改,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4.2依托信息化手段

10、,助力安全监控 在保障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2011年起,重医一院在全院逐步推行电子患者身份标识和移动护理终端的运用,对病人执行操作前后,除了“三查七对”,还采用PDA扫描再次对患者身份进行确认,对特殊患者采用特殊的身份识别方式(如耳鼻喉聋哑患者采用粉色腕带,精神科患者采用指纹打卡识别),保障护理操作执行零差错;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监督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全院手卫生行动计划中,采用手卫生APP监测与反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了依从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促进了精准化手卫生管理,提升了医疗安全。目前医院信息化对患者诊疗流程的管理,逐步实现在信息系统下的“医护一体化无缝式

11、对接和互助式监管”,为患者安全筑牢防线。4.3鼓励从错误中学习,持续质量改进 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方面,重医一院在全院推行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奖励不安全事件识别者及不良事件上报者,并鼓励医务人员从错误中学习,运用RCA、QCC、PDCA等管理工具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2012年起,医院还陆续开展了品管圈案例竞赛和PDCA案例竞赛,掀起了全院医务员工学习科学管理工具、持续质量改进的浪潮。此外,护理部持续开展目标管理,对每年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并制定下一年度全院及各科室安全目标基线值,同时进一步明确安全目标管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为临床目标管

12、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通过对高危科室的workshop项目培训、重点病历个案分析、重点科室指导督查等一系列措施,目标管理成效显著。5.开展安全研究,推动患者安全持续发展医院开展患者安全实践以来,就将研究实践作为推动患者安全重要驱动力。医院专门设立了院内专科科研基金,鼓励全体医务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开展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目前研究内容涵盖临床安全实践、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调研、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安全工具汉化、信效度检验与应用、存进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其中,安全文化调研有助于了解组织及员工对患者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为进一步强化全院员工安全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供参考依据。目

13、前,医院成功申报患者安全相关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批患者安全相关专利10余项。6.推广患者安全文化,引领患者安全走向国际化 医院启动患者安全系列工作以来,各级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全院范围内多次开展动员号召工作,通过全院护士大会、医师大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提振全院员工深入学习、主动实践、积极传播的“精气神”。全院万众一心,努力打造一支全新的队伍,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患者安全文化,该文化成为全院患者安全工作的风向标,为患者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环境。为广泛传播患者安全文化理念,实时传

14、递国内外最新的患者安全资讯,重医一院创办了国内首个推广患者安全的新媒体平台“患者安全”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至今已通过该平台发布文章200余期,平均阅读量达6000人次,最高点击量达20000多人次,关注量达21000人。重医一院患者安全团队还积极活跃在各大行业国际会议及协会活动中,在2013年11月“第21届日本医疗与设备年会”、2014年“第12届全球护理信息大会”、2015年以“患者安全、共同责任”为主题第一次中国患者安全大会、2016年主题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国医院大会上,重医一院患者安全团队均就患者安全发表了系列专题报告。2017年3月,重医一院参加了在德国波

15、恩召开的“第二届患者安全全球部级峰会”,积极与国内外关注患者安全的同道交流,并借助各大平台及时分享传播了全球患者安全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至此,重医一院患者安全文化已走出医院,面向全国,逐步向国际化道路迈进。结语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是医院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有助于减少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何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体系,已成为医院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重医一院从解决临床问题出发、领导高度重视、多学科协作、引导全员参与、奖励不良事件上报、提倡从错误中学习、鼓励研究实践的患者文化构建策略基本上符合患者安全文化“以患者为中心、领导、团队合作、

16、循证、交流、学习”等要素的概念框架4,并得到行业组织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与肯定,2018年,重医一院将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牌首家“全国患者安全文化培训教育基地”。下一步,重医一院期望能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在实践中验证并推广符合中国医疗环境的患者安全文化,从未为保障患者安全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参考文献】1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U.S EB/OL.2017-03-04.http:/www.ahrq. gov/professionals/ quality-patient-safety/patient safety culture/hospital/index.html.2 World Health 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