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配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685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分配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什么是分配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什么是分配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什么是分配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什么是分配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分配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分配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分配制度篇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实行这种分配制度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答: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显示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2. 按劳分配的原因?答: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 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答: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分配4. 社会公平的措施?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2、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处理?答: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的基础和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

3、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想多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6. 国家财政的作用?答: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7. 财政收入的主要?答:税收收入。8.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答: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9. 税收特征及其关系?答: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

4、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利,依照法律强制性地无偿征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的固定性。10. 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答:偷税、欠税、骗税、抗税。11. 维护市场秩序的治理之策?答: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

5、,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12. 市场调节的弊端?答: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4. 宏观调控的原因及其手段?答:原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15. 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表现及特点?答:时间:至20世纪末。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6、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6. 全面小康的时间及新要求?答:时间:到2020年。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7.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及内涵?答: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7、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篇二: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体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或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劳动者创造出的社会总价值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在各个参与价值创造的主体间进行分配。一般有几点具体表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

8、,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个税不再以个人收入为准,而是以家庭收入征收。 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体举措是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次分配”体系建立等等为什么要加

9、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因为:城乡差距问题一,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呈扩大趋势到了20XX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聚焦民生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二,教育差距同样触目惊心一、教育经费我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始终徘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之下,远远低于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20XX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二、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在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

10、层次的升高而降低。三、教师素质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XX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四、教师年龄结构在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XX 年全国共有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五、人口学历低学历人口的比例

11、农村远远高于城市,高学历人口的比例则是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倍、倍、倍、倍、323倍三。三,医疗负担重使农民境况进一步变差20XX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2757亿元,占预算支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出台一个医疗改革研究报告。当时的说法是,我国八成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在大城市中,三成的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卫生部门的数据也表明,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成左右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七成处于瓦解的边缘或者已经瘫痪。此外,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所用的医疗费用不到城里居民的三成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提高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领域一直提正

12、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问题一起牵动着各社会阶层的高度关注。对这一问题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进行争论,主要是一方面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差距太大引起的,另一方面更多的则从现实的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公平与效率而引起的。分配上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为现实中公平问题已经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区域差距等方面。我们的改革只有在提高效率、实现公平方面都取得成效,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改革。而在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公平缺失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

13、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其它方式方法和手段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发达国家已经在此进行了相对成熟和成功的探索,但恰恰是我们的实践在维护公平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的高度关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更有效率:有效率的配置、有效率的利用、有效率的持续。篇三:个人分配制度的理解知识误区1、按劳分配是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进行的。之所以对社会总产品作一定的扣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积累,要扣除生产成本、企业利润留成和上缴国家的税

14、收利润等。2、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其重要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表面看来,似乎只要劳动者付出了等量的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其实不然。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同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完全一样,盈利状况也不相同,可分配的消费品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里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其分配所得也不可能相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的报酬的情形只存在于同等经营状况的企业里,这并不违背按劳分配的本意。

15、3、所有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此观点错在没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4、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私营企业主和外资投资者,通过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有的却不是剥削收入,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股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劳分配收入,也不是剥削收入。由此可见,剥削收入一定是非劳动收入,但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5、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