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2313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语文高考:回顾与展望2006年高考尘埃落定,回顾全国17套试题,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考试内容:1.考查内容力求体现地方色彩,这是分省自主命题以后出现的一个现象。如北京卷的第24题写一段话,为北京办好奥运进言献策。作文题北京的符号。福建卷为连战省亲写欢迎词,江苏卷的南京导游词,湖南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天津卷的作文题,据说也与当地领导意图有关。2.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的取材更加注重时代感、文化含量和人文内涵,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卷阅读(一)所选的材

2、料是一篇介绍天坛的记叙性散文。需要指出的是,按考试大纲的规定,现代文(一)的选文范围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本题却选了一篇散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选的也是散文。也就是说,北京卷的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文学作品,没有实用类文章的阅读。这种取材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3.文言文考查形式与取材的多样化。考查形式除传统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补出省略的文字、信息筛选、断句、翻译、对原文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评价等,也有古今异义、简答文意。取材已不再局限于二十四史,三分之一以上的试卷开始以古代书序、单篇散文、先秦典籍等作为考查文本。4.语言语用题考查形式在继续保持多样性的基础上

3、,更富实用性,更加生活化,不少题目综合性增强,情境设置真实。四川卷语音题考查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形声字,选择了四川人说普通话容易读错的字音,对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有良好的导向作用。5.作文命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命题意图上看,或激励考生探讨和感悟自然、社会、人生,认识生活;或引导考生重视读书,积极上进;或启发考生关心他人,与人和谐相处;或激发考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从内容上看,有的题目主题的可选择性、多向性进一步增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有的题目虽有限制,但考生把握起来并不困难,有话可说;但有的题目过难(如福建卷),或用语陌生(天津卷),造成考生理解题意困难,不易打开思路。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

4、居多,标题作文增多。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几套试卷尝试命制材料范围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沿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但不给话题,强调在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立意、文体和标题。 6.注意与课内相关内容的勾连。上海卷现代文阅读(二),第6题要求写出课本涉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浙江卷的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试题材料中孔子、康德、歌德的话取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人是什么。福建卷作文“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取材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等待戈多。试卷体例和结构:1.除上海、福建外,一般都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卷合成的形式,各卷中的板块安排也与教育部考试中

5、心近年高考试卷的板块安排基本一致,结构上的认同感较强。2.设题数量在2125道题之间。3.选择题的分值大多在30分40分之间,少的仅15分(上海),多的高达46分(浙江、天津),反映出语文界对选择题的功能、作用存在不同认识。17套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是科学规范的,考查方式也合理有效。 试卷提供的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大多能体现考查能力的要求,能启发考生思考。总体上看,试题的学科特点比较明显,能力考查覆盖合理,设题较重视能力因素、思想方法、价值取向,体现了较强的基础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导向是积极的。以上特点和变化,反映了命题人员对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工作的积极探索。尽管很多问题还有待

6、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才能逐步明确、逐步解决,但命题人员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北京卷北京卷今年有两个变化,一是难度大幅度降低,区分度较去年好。二是一改几年来两个字的标题式作文题,代之以“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偏正短语的题目。题目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品位、有内涵,写作空间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通过加注、分段的方式,解释了一部分阅读难点,降低了阅读难度,较为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主要反映晏子谏劝齐景公体恤百姓,思想是积极的。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设计了五道客观题,分别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补出省略的文字、信息筛选以

7、及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此外,又选取资治通鉴周纪五中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断句。试卷与前两年一样,未对文言文翻译进行考查。总体上看,试题较为平实,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也能考查出考生的水平。但有两点可以商榷。一是第6题B项“徒”字的释义当为副词性的“徒步”,释为动词性的“步行”不确;C项“逮”字释为“追上”也可避免“赶上”含有的“遇到”的歧义。二是第10题A项所拟题面与原文联系较为松散,不读原文也可判知此项是正确的;B项为当选项,所拟题面并非根本性的不确,只是过甚其辞而已。诗歌鉴赏以陶渊明的移居(其二)作材料,要求考生进行鉴赏,选材较合适。所设两小题,着重考查的都是对诗的理解,立意也可以。第一小题D

8、项中将“兹”理解成“这种生活”,其实这个“兹”理解为“这里”更为恰当,与上一句联起来,意思就是“这种与邻居交往之乐岂不是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地离开这里了”。写作 “北京的符号”是一道标题作文,很有“京味儿”,是今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具地域色彩的。什么是“北京的符号”?试题材料和提示语首先对城市的符号给予必要的解释,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有建筑、民俗、文化、商业、科技,兼顾了新和旧、物质与非物质。有了这些引导,生活在北京的考生就会被激活思维,拓展联想,感到有话可说。北京的符号包含以往和现时,涉及的范围广,开放性强。更重要的是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己生存环境的文化特征、文化成就,这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

9、一个良好的导向。这道试题可议论,可记叙,可描写,可说明,可抒情,可写多种文体,也可激励考生写出有文化含量有深度的作文,区分度较好,难度适中。天津卷题量大,字数多,大概是天津卷最大的特点了,全卷字数达到7560字,比2005年增加了近千字,沿续了2005年三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天津卷“语知”考4道题,语音题考了12个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容量过大。第3题把古诗句选用与词语选用混编,第4题把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混编,有些偏难。命题使用的语言材料有明显的天津地域色彩。第六大题共3道小题,题目设计试图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答题量与赋分值比较合理,立足鼓励学生

10、有创见地答题。第22题题干要求不明确。若根据答案,“自强不息”“苟且偷安”“流水不腐”这三个成语,有的只适合于约旦河,有的只适合于盐海,但题干却可以理解为所写出的成语应“适于”约旦河、盐海的共性,因此颇为费解。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有两段,共6题,18分,在今年全国17套语文试卷中赋分最高,显示出设计者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足够重视。从内容上看,第一段是教育社会学方面的文字,第二段是海洋生物学方面的文字,分别考查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对全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所考查的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之内,设题也比较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阅读(二)文本造

11、心是一篇既启人心智又富于美感力量的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灵动的文笔,动人的情采,诗化的语言,把“造心”的必要与重要、方法与途径、情感与态度等抽象事理讲得生动形象,考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第18题考查重要信息的归纳,题干明晰,答案简洁准确。第19题题干指向不明确,与参考答案不匹配。第20题考查两个重点句子的异同比较,设题角度好,有思维力度。第21题B、C两个错项,错误典型,干扰有效。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后汉书邓恂列传,通过删节的方式,排除了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与内容,大致可以适合高中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从内容上看,反映了邓恂在处事时的机智谋略以及顾全大局,情节具有可读性。根据阅读材料,本试卷

12、设计了四道客观题与一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常用文言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平实,无超纲现象,如文言虚词均在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内,科学性上也未发现有什么不当之处。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4题B项说到“国家利益”,似不准确,文中反映的斗争系刘氏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与战国时秦赵矛盾不同,称国家利益不妥。二是第15题第(2)小题的答案“户口殷实”,似以译为“百姓富足”为好,“殷实”通常说明经济财富;第14题C、D两项顺序当与原文所述一致;正文中的两个“颍”字错为“颖”未能校出。诗歌鉴赏以唐张籍凉洲词(其一)作材料,要求考生进行赏析,选材较合适。所设题目的立意

13、也是可以的。但是,第一小题问:“无数铃声过沙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参考答案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这里,题干的表述方式似乎还可推敲一下,因为这句诗的巧妙在于它是通过听觉的“铃声”使人感到视觉的“驼队”,这也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通感”,而现在的设问却未能突出这一艺术特色。又,第二小题的题干很明确,但参考答案似太过于空泛,可能会使阅卷人难以把握。 写作 “愿景”是标题作文。愿景就是所向往的前景,试题引导考生思考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抒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描绘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景。这个范围已经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愿景”适用范围也很广,可用于政治、企业的,也可用于个人

14、。“愿景”也适合多种文体,难度适中。但是,“愿景”在大陆是个新词,有的考生还有陌生感,仅仅看到试题上的解释,对于这个词的词性、词义、适用范围,可能还把握不太准确,这会不会影响到写作水平的发挥呢?上海卷200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从整体上看与去年保持一致。在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考生的精神世界。试卷切合上海地区考生实际,难易适度,风格平实,稳中求新。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共5题,其中非选择题4题,选择题1题,赋分16分,是17套试卷中赋分较多的一套。所选材料是论述城市色彩的一篇文章,选文的难度、长短适中。设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科学、规范,题目的立意、设问的角度及方

15、式科学,参考答案准确。阅读(二)的文本思想内容厚重,语言精炼平实,冰心也为同学熟知,阅读理解没有障碍,阅读文本的选择比较理想。第6题要求写出课本涉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课内外知识相钩连,导向好。第12题题干表述欠准确,题干要求与参考答案不相匹配。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由两段语料组成,一段是记言兼发议论,另一段是记事兼发议论。从字面上看,文段中较少难于理解的字词与内容,所记言论与事件也较为明晰,较为适合考生阅读。从内容上看,一是说白居易未跻大位的缘由,一是记陈君喜爱半野园以及作者对半野园画的题记,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第一段材料后设计了两道客观题,考查了文言实词与古今异义现象,又设计了三

16、道主观题,考查了文言文翻译以及简答文意题,考查内容大致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商榷之处有两点。一是第18题A项中的“宾客”,是太子宾客的省称,属于古代职官名,以此考查学生,过难。二是第20题要求从刘、李对话看出双方意图,由于刘的问话过短,意图不明,若将题干改为从全文看,要求稍合理些。此题考生若答成刘向李推荐白的诗文,而李不满意不愿看,也无从扣分。此外,第17题第2小题的“跻”释为“晋升”不如释为“登上”,第19题第2小题的“披”译为“读过”不如译为“翻阅”,后者均较前者准确。第二段材料也设计了五道题,主要用选择、简答的方式考查了对文意、写作特点的理解以及对思想内容的评价,总体也较平稳而能突出要点。第24题答案与原文文意稍有差距,原文讲到陈相国的两个方面,答案则全面肯定陈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