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土地制度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282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的土地制度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的土地制度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的土地制度是篇一:夏商周到唐土地制度变化夏、商时期:占主要地位的以族为单位的土地公有制,农业生产往往采取集体劳作的方式进行。2、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虽然有“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但是,实际上却是和分封制度相适应的多层次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当时的土地制度划分为井田,井田以公田和私田的划分为主要特征。井田制:是和分封制度相适应的多层次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当时的土地制度划分为井田,井田以公田和私田的划分为主要特征。各级贵族主要剥削民众的劳役地租。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收获全部上交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公社成员必须按照制度定期交换份地,随着份地的变动迁居,村社劳动者对私田

2、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及战国初年,井田制的破坏使农民对自耕份地的占有关系加强,出现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贵族阶级的进一步分化,也使一部分贵族下降为自耕农。战国初期之后,军功贵族通过赐予和买卖取得土地(如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军功);同时,商人、货币持有人也通过买卖去的土地,他们和军功贵族一起成为新兴大土地所有者。4、秦朝: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食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私有权。5、汉朝封建土地制度:汉朝存在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

3、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直接由国家政权掌握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叫做公田。主要包括:一是全国的森林、荒地,河流;二是皇帝的林园;三是分散在各地没收的富人、豪强、商贾的土地。公田的经营方式:一种是假田制:就是把国有土地出租给无地农民耕种,史称“假民公田”,农民要交税。一种屯田制:从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要交纳地租,屯田者主要是内地迁徙的移民。军屯由戍卒耕种,屯田卒由政府发给农具、耕牛,收获的粮食交国家。屯田卒的衣食由政府拨给。(2)、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豪强、大官僚、富商占有的土地,其,有的是通过赏赐,有的是兼并,也有

4、的是通过抢占和买卖。 采取租佃方式经营。(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占有小块土地独立经营。6、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是国家对国有土地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由曹操率先实行,196年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的建议,招募流亡农民在许县附近实行屯田。 后实行军屯。民屯每50人1屯,屯田民名为招募实为驱迫,国家对民屯采取军事组织的方式管理,管理机构为屯司马,与郡县官员并列,而不相统属,直隶于中央,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土地,没有人身自由,他们耕种的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分成地租,同时也要承担兵役和徭役。军屯60人为1营,军屯的士卒与屯田民一样缴纳分成地租。孙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行屯田,也分为军屯和民屯,蜀汉只有军屯。屯

5、田的意义:屯田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有利于实现区域统一,而且对安置流民,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国家对屯田的剥削日重,魏末晋初,屯田的分成租甚至高达八二开或者七三开。赋役越来越沉重,屯田制逐渐瓦解。晋武帝时期两次下令罢屯田官,民屯宣告废止。7、西晋时期占田制:为了加强对自耕农的控制,限制土地兼并,280年西晋颁布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70亩,女子一人30亩,丁男(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课田50亩,丁女课田20亩,次丁男课田(13岁到15岁、61到65岁为次订)25亩,次丁女及老小没有课田,占田数是指一般民户可以按人口占有和耕

6、种的田亩数,课田则是按丁承担租税的田亩数。二是户调制,规定丁男为户主的户民,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者减半交纳。三是官吏占田荫户制,规定一品可以占田50顷,每品依次递减5顷,至第九品占田10顷。荫庇佃客的户数,自一品50户至九品1户不等,此外,官吏还可以荫庇亲属,依官品高低有所不同,凡被官吏荫庇的客户和亲属都不负担国家征派的徭役,实际上成为私家的依附人口。占田制中规定的占田数额,只是允许民户自行占有,并非由国家如数进行分配,而无论占田是否达到法定指标,都要按照规定的课田亩数交纳田租。8、北魏均田制:485年北魏政府接受给事中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对授田的对象、种类和数量等内

7、容进行了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岁者归还官府。桑田则为永业田,世代相传,不归还政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2)、奴婢授田与良人相同,耕牛每头授田30亩,限4牛。(3)、土广人稀地区,可以任力耕垦。土狭民稠之处,允许民户迁往他乡。不迁者授田不足,可以用桑田充露田之数,仍然不足时,不给倍田,再不足则减少应授田数量。(4)、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多少不等的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官吏所授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均田制的推行,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平均土地

8、,因为官僚贵族除隐占土地外,还依赖拥有的大量奴婢和耕牛获得授田。均田制是一种国有与私有并存的土地制度,其中,有受有还的露田,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必归还的桑田,所有权则属农民。北魏以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继续实行均田制。9、隋朝均田制:主要内容:丁男每人受露田80亩,妇女40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国家,受桑田或麻田20亩,为永业田,可传给子孙,奴婢授田与良人同,但受田奴婢人数有限额,依占有奴婢者的爵位、官品、身份人数不等,丁牛1头授田60亩,每家限4头。10唐朝均田制: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官僚有职分田,作为俸禄补充,官府有工廨田,作为办公费用,所有权归国家。主要包括对百姓

9、授田的规定、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以及对土地买卖的规定。唐朝均田制与前朝相比,内容最为详备并取消了 奴婢、妇女及耕牛受田,增加了对工商业者、僧侣的受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工商业及寺院经济的发展。后来,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逐渐瓦解。篇二: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第二课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选择题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 统治者“不仰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

10、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什么时候的井田制是贵族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A商周 B春秋 C秦 D 战国4井田制中的私田为谁所有A劳动者 B周王C贵族D人民5下面关于均田制不正确的是A归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将多出部分分给小地者或无地者B北魏时期借鉴汉族的土地制度制定并开始实行C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隋唐沿用和改制了均田制,唐朝中后期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而废毁6以下哪项不是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A君主土地私有制B 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 国家土地所有制7自什么时候始,租佃经济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经营形式A唐代B明代C宋代 D战国8从什么时候始,土地通常采用田

11、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A唐B 东汉 C西汉 D秦秦汉以来,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请回答9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田制不立”“不仰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10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夕贸市厘”。上述材料反映了( )1 佃农对地主的人生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3。农副产品投入市场4。佃农的生产自主权变大A 12 B 134C 1234 D 234二材料题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12、除田井,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马之食。材料二 “募民凝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抖。于是周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量之劳,逐兼 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篇三:土地制度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 B井田制C土地私有制 D公有制【解析】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可以看出是井田制。【答案】 B2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

13、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解析】 材料的“均富贵”是指抑制土地兼并,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北魏实行均田制,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符合题意;B项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D项不符合“开创”的限定。【答案】 C3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邵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解

14、析】 关键信息:春秋、夺夷阳五田、争田、争堠田。解答还须注意限制词:实质。春秋提供了时间信息,书中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有土地的现象,B项正确。【答案】 B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C该制度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D主要目的是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解析】 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A项“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不符合史实,土地私有制在当时广泛存在;B项农民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D项,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消除,因而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只能缓解。C项正确。【答案】 C5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解析】 关键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由关键信息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