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089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篇一:财政制度核心内容关于财政事权支出责任的初步研究专业:财政学姓名:刘雨欣学号:214020203008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求“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可见,财政改革是当前新一轮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财政制度改革内容繁多,本文仅就财政制度改革中财政分权的部分问题做简单论述。关键词:财政改革 财政分权 支出责任一、关于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传统的财政分

2、权理论以蒂伯特1956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之后由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勒、奥茨等经济学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仅仅是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核心观点是: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利更多的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的反应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可以加强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代表公民意见的状态。蒂伯特(1956)从公共品入手,假定居民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具有相同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居民会自动聚集到某一地方政府周围

3、。因此居民的流动性将会引起政府间的竞争,一旦政府不能满足其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搬迁到自己满意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吸引选民,就必须按选民的要求供给公共品,从而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斯蒂格勒(1957)从两条原则出发阐述了地方政府存在以及分级管理的必要性。一是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具有信息优势,能够更加了解辖区居民的效用和需求;二是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的人们有权对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投票表决。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决策应该在最低的政府层级进行。奥茨在(1972)吸收了蒂伯特模型的特点,在财政联邦主义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假定提出了分散化提供公共品的比较优势,即奥茨“分权定

4、理”: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因为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了解自己的公众,更了解其所管辖区选民的效用与需求。也就是说,由下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会更高。除上述理论外,有关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解释,还有特里西的偏好误差理论、马斯格雷夫的分权思想以及布坎南的分权俱乐部理论等等。就世界范围来看财政分权理论当前的最新现状,分权已成为了一种大趋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关财政分权

5、的理论已不仅仅局限在财政领域,而是更多的关注其对其他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实验联邦主义和制度创新、财政分权与腐败、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几个方面。二、我国财政分权问题的现状(1)中国的财政仍过于分权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财政已经过于分权。王绍光(1997)指出,一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或支出不应低于财政总收入或支出的50%,或国内生产总值的10%,当一个国家在四个方面全部低于上述指标的话,就可以说超出分权底线了。以此为标准,他认为当时中国已经超出了底线。姚洋、杨雷(20XX)认为,目前中国财政分权由于制度供给的失衡而远远超过了适度的界限。但他们不赞成通过把权利从地方收回的方式来纠正目

6、前的分权倾向,他们提出要通过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以法律形式对各级政府额的权利进行严格划分,增强分税制对各级政府的立法约束,以杜绝各级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楼继伟认为,一方面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中央政府公务员比重等指标以及层级管理的方式显示,中国是过度分权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干预几乎涵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就此意义上说,中国又是高度集权的国家。但楼继伟总体上将中国列入过度分权状态,认为大量本该由中央政府负责的全国性事务在由地方政府承担,财政和地方分权需要一个重新集权的过程。(2)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重新划分收入之前,并没有对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重新

7、划分。,由此导致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的事务交给了地方承担,一些适宜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了较多的支出责任。同时,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重叠、共同管理的事项较多。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地方承担了一些不适合承担的事务,而中央不得不通过设立大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对地方给予补助。这种格局不仅容易造成资金分配“跑部钱进”、“撒胡椒面”现象,而且容易造成中央部门通过资金安排不适当干预地方事权,影响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还会造成地方承担中央事权与地方的积极性不一致,导致执政行为不当,影响市场统一、公正。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8、有:第一,县乡基层政府收入困难,由于分税制只确定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税种划分,省以下还有四级行政级别,如何在这些行政级别进行税种划分,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因此基层政府出现了严重的困难;第二,就是“土地则政”问题近来各一线城市“地王”频出,房价直线上升,让人望而却步直接原因就是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中央上收财权,却下放事权,地力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相匹配,由此导致了地力政府行为异化。因此,地力政府为了增加自有收入,拼命抬高地价,炒高房价,由此获得高额的土地出让收入;第三,是地力政府赤字规模的不断膨胀,由于地力政府的支出很大比例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所以,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公共池”资源,为了争

9、取尽可能多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地方政府竞相夸大预算支出,由此导致赤字规模急剧膨胀;第四,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制定了以GDP为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此绩效观下,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竞争展开的“政治锦标赛”将关心仕途的官员置于强激励之中.进而演绎出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过度支出行为。三、政策建议(一)进一步科学合理的依法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范围中央财政支出应该退出一般性的竞争行业.重心放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持社会的稳定与收入分配的公平同时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放松对一些行业的管制,提高行政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并适当的下放权利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责任相匹配依法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政府

10、间转移支付的目的是平衡财政收入,使各级政府能在全国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履行其职能,我们要构建合理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体系,以及作为辅助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合并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继续在省以下的四级行政级别中进行分税制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比如实行“省直管县”等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财政激励地方政府可以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取得部分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和管理权。此外,可以开征新税种,比如遗产税和赠与税,对调节收入差距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税基,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决定提出,“保持现有中

11、央和地方财政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这一要求综合考虑了我国地方政府承担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实际情况,既有利于保证中央履行职能和实施重大决策,又有利于保障地方既得利益、培育地方主体税种、调动地方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形成改革共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贯彻落实决定要求,要根据税种属性特点,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等原则,合理划分税种,将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易转嫁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其余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以充分

12、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继续发展完善地方阳光融资平台,扩大政府资金完善地方债的发行,替换和置换隐性债务,规范地方债券在一级市场的流通.这是继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举措。当然,如何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关键在于界定政府的职责范围,只有在明确了政府的职责范围后,才能在政府间合理划分事权,而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服务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客观必然。篇二:20XX会计继续教育真题20XX年继续教育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

13、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部门预算编制中,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至( )级科目。A类 B款C项 D目ABC D答案解析:20XX年预算法第46条规定: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到款。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 2.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 )级科目。 A类 B款 C项 D目A B C D答案解析:20XX年预算法第46条规定: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到款。本级政

14、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 3.下列各项中,关于预算编制的审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事业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需经主管部门审核 B事业单位预算要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C事业单位预算要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才能执行 D事业单位事业收入预算可以由单位自己决定,无需报审 A B C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4.一个单位将其全部财产分割,解散原单位,并分别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新单位中的

15、行为是( )。 A划转 B新设分立 C合并 D撤销DA答案解析:BCD新设分立,又称解散分立,指一个单位将其全部财产分割,解散原单位,并分别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新单位中的行为。5.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的表述( )。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 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 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A B 6.下列项目中,不正确的是( )。A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B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C支出或者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D财务报告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编制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 A B C DC D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答案解析: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原则的是( )。 A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