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1481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及2019年展望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信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联合奖惩的大格局基本建立,信用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诚信宣传形式多样,全市“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诚信氛围日渐浓厚。重庆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一直位居前列。一、2018年重庆信用建设情况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建设。2014年来,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将信

2、用建设纳入政务工作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一)信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庆市公共信用平台及信用重庆网站各项功能逐步健全。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公共信用平台实现上联国家平台、横联59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下联所有区县,已具备目录管理、归集共享、数据治理、信息查询、报告打印、“红黑名单”触发反馈等核心功能,在信用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应用等方面的枢纽作用逐步显现。基于互联网的“信用重庆”门户网站建成信息公示、异议处理等七大功能模块,通过跨网链接实现“红黑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统一公示和“一站式”查询服务,累计访问量近2500万次。市公共信用平台连续两年(2017年、2018年)获评

3、“全国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信用信息归集量迅猛增长。对照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市发改委修订印发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8年版),涉及59家部门和单位共2717个信息项。建立信用数据自动清洗流程和工作机制,实现对数据归集、清洗、比对、反馈、入库等全流程监控,将不合格数据自动反馈至数据源单位进行修正。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文化旅游委等40家单位基本实现信用信息全量共享,“双公示”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应归尽归”,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共享数据量超100万条。截止2018年10月,共归集全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等

4、超3.9亿条,奠定起信用大数据应用基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全转换。市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创新推动工作,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法人及各类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00%转换,累计赋码量分别达到92万份、170万份。为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窗体底端(二)联合奖惩的大格局基本形成信用“红黑名单”覆盖30个领域。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保局、市规划自然局、市文化旅游委、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18个部门(单位),在政府采购、交通运输、拖欠农民工工资

5、、环境保护、违规抵押已售房屋、文化市场、逃税骗税、安全生产、质量违法、食品药品安全等30个领域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制度,累计认定并向市公共信用平台推送“红名单”、“黑名单”数据2.6万条和30.3万条。失信联合惩戒“杀手锏”作用显现。印发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事项清单(2018年版),明确51个部门在290个应用事项中应查必查;建立信用“红黑名单”查询使用与触发反馈、联合奖惩系统,对照国家备忘录,分部门、单位梳理形成奖惩措施清单并上线信用平台;信用“红黑名单”嵌入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40余家市级部门和单位嵌入行政管理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逢办必查、触发留痕和奖惩反馈。截止2018年10月,

6、各部门、区县累计查询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284万人次,触发“红黑名单”并实施信用联合奖惩7.6万余次。其中:近4000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入住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不予签发出国(境)证件,近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受限,数10名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被限,17家失信被执行人被取消A级纳税人称号,19家企业被撤销重庆名牌产品称号,600余家企业被撤销守合同重信用称号,近7万名“老赖”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威慑力”初步形成。(三)信用监管成效显著信用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金钥匙”。全市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后,将实现“事前管标准

7、、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目前全市多部门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工作措施加快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对政府及中标社会资本方在融资、建设、运营等过程实际执行情况及违约问题及时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市财政局对有失信记录的供应商直接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对评审专家直接取消选聘资格。市住房城乡建委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中标候选人信息公示。市交通局将交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交易监督、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活动、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或者聘用招标从业人员等事项办理纳入信用“红黑名单”查询应用。市水利局利用建成的重庆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

8、平台,构建“管理办法+评价标准+招投标应用+网络平台”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市民政局督促各街镇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及时公示财政预算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信用村(镇)”创建。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经营者信用信息记录制度,明确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者和为网络交易提供网络接入、支付结算、物流、快递等服务的主体实施信用监管。市公安局持续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等网络市场违法行为。(四)信用信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信用信息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才有价值。随着我市信用平台的不断建设完善,信用数据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创新出一批“信

9、易+”产品,信用价值逐渐显现。如“信易批”,市编办正在牵头研究制定重庆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法(试行),结合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实施“容缺受理”等便捷审批服务,加快办理进度。“信易贷”,即会同金融机构,向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授信条件的守信主体提供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创新个人信贷服务。截止2018年10月,全市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53.29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49.6亿元)、惠及企业8782户(其中小微企业6996户)。“信易租”,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猪八戒网等正在探索依托办公楼宇、产业园、众创空间等对申请

10、入驻的诚信企业提供较低租金、减免押金、产业基金扶持、研发扶持、创新补贴等优惠政策。“信用+免押金”,芝麻信用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方式,已在我市大型商圈和超市布局了近100个服务点,向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雨伞、充电宝、图书、共享单车、入住酒店等免收押金服务。(五)各区县信用建设亮点纷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南区、合川区、巫溪县、丰都县等24个区县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了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在组织保障方面,梁平区、渝北区分别设立了信用科和信用中心。在信用应用方面,黔江区搭建“信易融”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丰都县设立3000万元政府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增信,并将信用状况作为选择国有

11、投资非必须招标建设项目承包商的必审条件。在诚信宣传方面,万州区、黔江区、忠县发布诚信知识读本,提升了市民诚信意识。在信用监管方面,垫江县组织召开首期企业信用修复联席会;巫溪县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城市文明三大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签订守约市民公约;长寿出台制裁公职人员失信被执行人的措施,将党政纪处分和法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打击公职人员失信被执行人;彭水食药监分局探索建立彭水自治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退出、惩戒、曝光制度(试行),督促全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全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水平。(六)诚信文化氛围日趋浓厚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2017年重庆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挖掘出信

12、用应用10大典型案例和20个优秀案例,总结提炼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各方参与度高,社会反响好,宣传效果明显。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专题培训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诚信宣传。人行重庆营管部、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等集中了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信用交通月、诚信执法、质量诚信月、诚信兴商月、“双十一”诚信消费活动日等各类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全社会“知信用、讲信用、用信用”的行为意识。重庆市公共信用平台及信用重庆网站亮相首届重庆“智博会”,让重庆市民对信用管理有了初步了解。全市各主流媒体接力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等系列

13、主题宣传活动,对重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图、文、视频、图解等全方位报道,展示了重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在重庆刮起了一股火热的“信用风”,全市信用氛围逐步兴起。二、存在的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总体上,我市信用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2018年全市信用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凸显出以下问题:(一)信用建设基础保障不足一是信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我市除了转发国家相关顶层设计文件和相关工作推进文件外,未制定信用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导致一些工作如信息归集范围、惩戒力度、信用安全与隐私保护、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二是全市信用建设人手不足。全市专职

14、从事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数量极少,部分部门、区县基本未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推动本行业、区域信用建设吃力;三是信用资金保障不到位。尚无用于培育信用产业、应用场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应用研究等专项资金;四是重点信用信息归集不全。当前政务、税收、房产、水电气讯、部分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共享不充分。(二)信用应用场景不够广泛“红黑名单”联合奖惩已在市级各部门和区县常态化开展,但信用报告、信用评价、信用评估在部门和区县应用还不广泛,已经开展应用评价标准不够规范。“信易贷”产品有待创新,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有待突破。受信用信息共享不

15、充分影响,很多信用评价尚未开展,已开展的信用评价结果不完整、不规范,信用惠民便民措施不足,体现市民守信的获得感不强。信用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区、智惠城市建设等没有有效结合起来,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还未完全实现,信用红利未充分释放。 (三)信用服务市场尚未建立在当前各种经济活动中,企业还不具有积极使用信用信息产品、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意识。由于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并没有把信用看作商品,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十分有限,存在着信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和个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距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有较大差距,限制了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现阶段重庆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仅在项目审批、工程

16、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企业融资融债等部分政务领域展开了信息查询、信息对比等初级应用,信用服务市场的需求不明显。现阶段,重庆信用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整体的创新水平不高,信用服务产品单一,且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缺少增值的信用产品体系,信用服务产品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不高。三、2019年重庆信用建设发展环境及展望(一)信用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以涉金融领域信用信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并逐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19世纪时,美国社会的信用也很薄弱,欺诈现象普遍,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各种类型的信用服务机构,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储备了相应的人才和技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并成为美国社会诚信氛围和整个经济体系的根基。德国建立的社会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与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