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0609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需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

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081120),信息获取与控制(081121)共七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系统建模与仿真 2. 复杂系统及其控制3. 过程控制与优化 4. 振动控制与运动控制5.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6.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7. 故障诊断 8. 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9. 智能机器人 10. 视听觉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11. 机器学习 12. 人工智能13. 智能交通系统 14. 敏感材料、敏感机理及其建模15. 信

3、号检测与处理 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17. 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三、学制及学分1硕士培养模式。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学制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23年后,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会议2学分)。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

4、12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会议2学分)。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由研究生院负责设置。本学科设置或认可的课程如下所列。各门课程的内容简介、学时分配、教学和考核方式、预修课程等参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备注学科群基础课CNY5101随机过程理论480CNY5102矩阵代数360CNY5103实变与泛函480CNY5104组合数学360CNY6101信息科学的数学理论240专业基础课CNY5201线性系统理论360CNY5202现代检测技术导论360CNY5203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360CNY5204系统工程导论360CNY5205模式

5、识别3.560/20CNY5206智能系统360CNY5207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360CNY5208高级计算机网络360CNY5209工程信息论360专业课CNY4301非线性控制系统360CNY4302排队与排队网络240CNY4303随机估计与控制240CNY4304图像测量技术3.560/30CNY4305系统辨识2.540/20CNY4306运动控制240CNY4307自适应控制2.540/20CNY5301导航系统360CNY5302多Agent理论及应用240CNY5303高级过程控制2.540/20CNY5304高级数据库系统3.560/20CNY5305机器人学360CNY53

6、06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360CNY5307计算机控制工程3.560/20CNY5308计算机视觉360CNY5309决策支持系统360CNY5310宽带媒体服务技术360CNY5311离散数学360CNY5312理论力学360CNY5313鲁棒控制360CNY5314嵌入式微处理器与现场总线240CNY5315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3.560/20CNY5316人工智能240CNY5317人机交互240CNY5318算法设计与分析360CNY5319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3.560/20CNY5320现代故障诊断技术240CNY5321预测控制2.540/20CNY5322智能传感系统360CNY5

7、323智能控制3.560/20CNY5324自动化装置及系统3.560/20CNY5325最优化理论360CNY5326最优控制240CNY5327控制与系统工程中的一些数学方法120CNY5328无线传感网络设计120CNY5329系统可靠性理论240CNY5330现代运动控制240CNY6102控制科学与工程专题240五、修课要求1硕士培养模式:学科群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共不少于12学分,跨一级学科不少于2学分,其中学科群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学分;2普通博士培养模式:带号课程必修。“信息科学的数学理论”需以本学科基础课“随机过程理论”作为前修课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题”以读

8、书报告形式完成,博士生所读的书籍必须是具有基础性或前沿性的学术专著,具体书籍由导师指定,并由学生所在的二级学科点负责人进行监督,最后由一级学科点组织进行考核,不通过者可在下一学期再次申请修学。3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培养期间,须同时完成硕士培养模式和普通博士培养模式的修课要求。4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及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的统一规定执行。六、开题报告及其它学术活动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研究课题,进行论文开题和方案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进程等。开题应在学科点内进行报告、答辩和评议。对评议通过的开题报告,计2学分;不通过者可在6个月后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2学术会议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至少一次,学术论文应在会上交流并由会议出版物刊出。七、学位论文及科研能力按照研究生院及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本一级学科可以自行制定更高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