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9623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高新区产业群发展评析一、高新区产业群的理论与科学内涵 1.高新区产业群理论 高新区产业群是把产业群理论引申到高新区的发展中,即高技术产业内某一部门的企业以及该部门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高新区内的相对集中。高新区产业群是在一般产业群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产业群的共性和自身发展的特性。 (1)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技术企业。高新区产业群首先是一个“群”的概念,其发展是以数量众多的高技术企业集聚为前提的。除此之外,高新区产业群还包括大量高技能的劳动者和研发活动的集聚。另外,产业群中企业数量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在企业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由于规模不经济很难

2、形成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2)地域性。高新区产业群的地域性具有两种内涵,其一是企业在地理空间的集中。由于地理接近性和近邻效应,企业的集中增加了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活力和物质基础;其二是产业群的地方化,即产业群的根植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地方产业群战略的确立。产业群的发展取决于地方资源的综合利用,强调将产业群中的企业经济行为嵌入到地方社会、文化和政治关系中,增强产业群内产品和服务的特色。 (3)弹性精专。高新区产业群是根据高度专业化而形成的一组相互联系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因此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或核心产业,由这个产业引发一系列相关产业企业的集聚,每个企业的生产集中

3、于有限的产品或过程,因此产业群呈现专业化的特性。在组成要素上,产业群大多是由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构成,具有灵活通用的使用设备和适应性强的熟练劳动力,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动不断调整生产产品或服务。 (4)关联性。高新区产业群是由一组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在空间集聚而形成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企业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产业群内企业间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流向要比它们与产业群外企业的流向更密切、更牢固。产业群中的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扩大信息和技术交流,逐渐形成“产学研”、“产供销”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减少企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实现区域资源整合的协同发展。产业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完美结合有助于

4、提升产业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5)个体企业的相对独立性与产业群的发展整体性。产业群与企业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企业集团的组建强调企业集团内部企业的从属关系,规模大的企业支配着其他企业的生产发展;而产业群则是由一相关产业集聚而成的,强调群内企业的关联性。同时,产业群内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产业群的发展不是围绕个别企业的发展,而是围绕整个产业群的发展。 2.高新区产业群的形成机制 导致高新区产业集群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高新区内企业集聚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气味”(马歇尔语),企业之间正式和非正式信息技术交流的机会增加,从而促进产业群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企业的

5、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如此,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比一般的传统产业企业更倾向于集聚。 (2)集聚经济。传统产业是以共用基础设施,特别是共用一些行业特征较强的基础设施集聚的,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高新区内的信息更为集中丰富,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速度很快,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群集化。而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一定空间上集聚,由于地理接近性,企业间信任和社会规范增强,从而降低了企业间交易的成本;同时集聚可以加强企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提高产业群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发展的外部规模经济。 (3)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根据瑞

6、典社会学家缪尔达尔(Myrdal)的循环累积理论,企业在空间布局遵循路径依赖的特点,即一旦一种新的产业布置于一个地区,就会发生连锁效应,从而吸引新的产业企业集聚。因此,高新区产业群集不仅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还带动高新区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如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上海高新区产业群的发展评价与分析 目前,上海有三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区,即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现代科技园和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大园区紧紧围绕信息通讯、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上海三个高新区产

7、业群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高新区产业群的形成机制所引发的问题 上海高新区产业群是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发展不是以产业群的自主机制和高新产业的内在关联性形成的,而是通过政府建立开发园区,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吸引高新企业特别是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入住而形成的企业空间集聚。 (1)产业群中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产业群的发展是跨部门、跨行业的,需要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合作促进产业群的创新。上海的高新区产业群是在我国长期“条块分割”的外部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和高新产业群的发展法令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新区内各企业长期以来各自为战,彼此之间在低水平上竞争,群内企

8、业间关联度不高,造成了其相互间交易成本高、降低了高新产业群的合作效率;同时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地区优势,也不利于产业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各高新区产业群产业结构雷同,缺乏产业特色。上海三个国家级高新区是1990年代以来相继发展起来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分工,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争相发展高技术工程、新材料等项目。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个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中都有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国外高新区产业群相比,上海三个高新区产业群的主导产业显得较多,缺乏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产业群的发展(见表)。 2高新区产业群的内部管理所引发的问题 高新区产业群是由高新技术企业、

9、研发部门(主要是指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组成,高新区的建立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和研发企业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各企业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与国外成功的高新产业群相比较,上海高新产业群的发展由于起步晚,市场环境不完善,产业群的管理中有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 (1)高新区产业群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由图1中可见,目前上海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产业群已经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信息平台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各高新区均设有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器)、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在园区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规模小,数

10、量少,彼此独立行事,没有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关系,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低,没有充分发挥高新区孵化功能,不能满足高新产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新区内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对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管制,使得高新区没有形成有效风险投资机构进入。 (2)“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在管理模式上,上海三个高新区采取的是等级化管理,区内设有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各行政部门林立,从而使其发展趋向于一个准行政区式的管理。等级式的组织结构,降低了各行为主体对迅速变化的市场技术条件的应付能力,阻碍了企业和研发中心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减少了创新机会。另外,由于市场环境不健全,各企业存在利益冲突,抑制了科技成果转换率,

11、使得研发中心还没有成为生产企业创新的重要外溢来源和科技创始性资源的重要供应源。因此,高新区的孵化创新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合作机制还不完善。 (3)营造区域发展环境中的误区。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上,园区管理和政府战略重点放在扩大园区规模、提高园区内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的建设上,忽略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使得园区还未能形成一个较好的企业创新环境。特别是缺乏园区文化氛围和创业精神,没有形成一个鼓励创业的精神。上海高新区基本上是沿着技术引进或“模仿”的轨迹发展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三、上海高新区产业群的发展对策 1.不断完善高新区产业群的服务设施系统 高新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

12、其完善的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信息平台。高效的运作和良好的服务是其招商引资的关键所在。因此,上海三个高新区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高新区产业群的发展特点,致力于软环境的建设与完善,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机构,健全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进一步加强高新园区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的企业服务系统,发挥上海各高新区内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完善高新产业群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改革园区的管理体制,改变过去等级管理组织结构,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灵活的

13、管理体制。企业之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增加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建立和完善高新园区的风险投资机制,在高新产业区内实施股份制。健全包括政府、民营在内的各种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也要积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风险投资家队伍,通过银行和设立基金会的方式向高新区内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基金。 2.培育高新产业群的创新网络,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针对上海三个高新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的现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新产业群的产业体系,加强内部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增加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创业中心、研发中心以及其他服务

14、机构)、企业内部各阶层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高新产业群中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之间知识信息和技术交流,增加了产业群的区域创新机会,提升了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上海三个国家级高新区产业结构雷同、趋同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其发展策略就是各高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渐建立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上海市政府提出“聚焦张江”战略决策,张江通过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和研发中心优势,在发展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其科技服务基地的建设;漕河泾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金桥现代科技园依托金桥加工开发区,大力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为

15、核心的产业群。通过统一的规划,形成合理的分工,以避免高新区之间低水平的竞争,增加彼此的产业联系,有利于上海高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3.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政府引导鼓励作用对高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高新技术区发展的特点,政府应该从具体的企业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高新区自主发展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成,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企业的培育。针对上海高新区所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今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全市统一规划,确定各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产业;通过建立试验基地、网络工程和支持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要不断吸引民营企业对园区公共设施的投资;通过政府改革金融管理体制,完善高新区风险投资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