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8607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课时训练13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基础夯实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C.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D.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答案:D解析:原电池的两极可以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也可以是由金属与非金属(例如石墨)组成,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B、C三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2.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答案:C解析:A中铁不能和KOH溶液反应,故不能形成原电池;B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C可以构成原电池;D中无两个电极和闭合回路。3.导学号52140089

2、(2015北京理综,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中现象,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D.针对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答案:C解析:A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遇空气被氧化为红棕色气体NO2,A正确;B项,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在铁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

3、铁继续与浓硝酸反应,B正确;C项,由于钝化后反应停止,因此不能利用钝化比较氧化性,事实上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错误;D项,由于在原电池中可以通过电流方向判断正负极,所以在铁和铜之间加电流计,可以判断出电子的流向,从而判断出铁是否被氧化,D正确。4.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镁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酸性)、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C.上图中a极为镁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上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答案:D解析: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

4、由于锌比铜活泼,所以锌片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5.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极附近的S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D.铜片上有H2逸出答案:B解析:锌片和铜片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负极锌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流出;正极铜片上电子流入,H+在其表面得电子,被还原,故溶液中H+浓度降低,溶液中S向负极移动。6.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B.AC

5、BC.BACD.BCA答案:C解析:A能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金属,金属活动性:AC。A与B组成原电池时,B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BA。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选项MNPA锌铜稀硫酸B铜铁稀盐酸C银锌AgNO3溶液D锌铁Fe(NO3)3溶液答案:C解析:该原电池中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原电池反应时N棒溶解作负极,溶液中有金属析出在M棒上,M棒作正极。A、B选项中,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稀硫酸和稀盐酸,原电池工作时,不会有金属析出;C选项正极反应为Ag+e-Ag,符合题意;D选项正极反应为Fe3+e-

6、Fe2+,不会有金属析出。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答案:(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解析:(2)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Zn+CuSO4ZnSO4+Cu,置换出来的铜附着在锌上作正极和锌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能力提升9.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

7、酸。(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填序号)。答案:(1)Fe+2H+Fe2+H2(2)2H+2e-H2(3)ZnZn+H2SO4ZnSO4+H2BAC解析:A中Fe与稀硫酸反应;B中形成原电池,其中Fe作负极,Sn作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C中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被腐蚀,总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比较A、B、C三种情况可知:B中Fe作负极,被腐蚀得最快;A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中的Fe作

8、正极,被腐蚀得最慢。10.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CuSO4ZnSO4+Cu(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解质溶液的名称: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答案:(1)(A)不能;(B)能(2)(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3)铜(或银、石墨等)锌硫酸铜溶液解析:由于原电池的实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只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对于:Zn+CuSO4ZnSO4+Cu,Zn失去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Cu2+得到电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为活动

9、性比Zn弱的导电固体材料,如铜、银、石墨等。11.导学号52140090用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装置丙中溶液的H+的浓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答案:(1)A+2H+A2+H2(2)变小(3)DABC解析:由装置甲中A不断溶解,可知A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又A为二价金属,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2H+A2+H2,A为原电池负极,B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B;装置丙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氢气,即D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H+的浓度变小,D作原电池的负极,A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A;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C极上析出铜,C为正极,B为负极,金属活动性BC,综上可知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