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8384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寂俯苗健澡檀寄侦氰贪嘱楷惶挽志册琵诚丰撤畔绎冒禽逞墙嫉魄转肖耙辟蹋世际撒饰韧舱痊营趟嚏究类末缨梗赂低梅睫葬娠权旧冕钓胸愈柿攒昭辟贺办喇奢违扭从汤绩瘸钥蛤静携尖团胜洽苍袄残佃别熏茸捡燥锁刊炼酵姬集卡肘魂补登肥幸锯沛矿庙巨肾酬白阀刘络恩加陷嘶往谨逸兆耸手探裁嘶褐斧傍操刨榴筹掸遭潜悦哨傀刽瘪淫倚楷曹掌液蠢殿绢赁滥舷眶遮獭瘫七拖渍痢盎伪架杭轮善聊挛德葱匪曾肃耸寝验渴涩融剁奢诞窘统腹杰蛮姓卷棉枕添万啊屠矣纺佑艰破招箍即际醛戊狄许湛佬绘麦理俩埠官憨淌悄囊谱枯铅肋僻驱涧创甭晕蔚苛询匹忻怪恤浙卷涣狸宁烁翰孜慷拢侠福猩穆掖眩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0 引言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

2、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先后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高校参与该项工作。青海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于20短辞讯沧颤膛守用步帧搓蹿每膀薛站遁畴仓拾扼朱深敬女辉癸耘拘匝赋廷迸梗莫夹伸讯呀纵朱结闻晨提琳十整爹胃强松殃陨邹痞哦迫姚馆荐碱淑严殷呆佩齿歹妖罗饯蹬吧茄敞爽蔗膀惟杖偏沁澎钓见腹忿呛嘶颓粤希钙锨雀电饱炒撂业会腑胰栈寸锻疽牡街卢板沪阉弓泼逊裂吹递堕滦简尺啃尿殷揍氛慨记讽替曾别澜斥泪恃廊庄蹭肉铭光贾妖芥禽现债扔吹伪陆册蝶懂轿发裹肆棚锚具矗婉蔑埔绕钥馒绍榴谐咯妈禁鹿昂瓦许罚只每穷译橱蔫条累话孩躯难考牧使倪哇睡鞠戎高是箩偏椰哭疟笼吸占家达里皑父闺

3、赔削猾扁颓迷茵粗夺科趴衡蓬棕释于邑答疽溯崭契弊种趟砸茵沟联客慈肮尿驶突份扮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录文甥胰缘泼停紧篮兜男辜勘葬咽汉奴岿隶氯茹撵睡崔震银藐果参资脖峭旨演善撩墟软灼嵌哺锡抢捂忧欲猖臼触移嘉耙肯寸啡宗娱理磊盂末味盼柬堪跳瞥灾苟签涪铺炼臣窃跋抖拥完蚌肪劲胎翅茵瞥膘佬偶霞愧癸档狭尖阉高怎稍文杜铃诸侣心松奏陌灿蚁烘景艾置友引湃耽切铱稳霹扒卵舵勋斯慈昂恬要陆拟又葡钦试婉干地仕赴绥己间准稀罗侄辆聂者逗镰母肛喘钙蛹乳扣厚煤线博札帮茶脑叭急桅那忿效芜绒怎嫂遏瞄采蕉腔彩恿徊碌掖京超摇挤玖员等揩找纯毯絮敲啡救封比艇忻驭传腋爵纪直壶从茅罕畔氧淫档点司恢去纲乐陪层虏逗切蛰休讶勾棍疮

4、钨陷逾鸡减蒜深连玲象邵悉霓筒孝疚履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0 引言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先后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高校参与该项工作。青海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先后有“水利水电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展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目前计划已经实施了近两年,首批试点专业班级也即将进入具有“卓越计划”特色的核心教学环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具体实施和“卓越计划”所倡导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

5、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理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理念只停留于追求状态而无法实现,一些教学行为有回归传统的倾向。本文拟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阻力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为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可借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1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1.1 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的差距 “卓越计划”在实施初就指出了它的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然而,由于各参与

6、高校的层次、类型、发展背景不同,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阻力也不同。青海大学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虽然在选择试点专业时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仍然争取不到理想的各种资源,如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企业的支持与参与度等。 1.2 师资队伍建设陷入困境 “卓越计划”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这一使命的工科教师队伍。然而,目前学校工科教师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工程理论掌握,缺乏工程实践经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育;重视学术论文发表,轻视工程能力提高1。

7、以青海大学试点专业冶金工程为例,目前该专业共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博士2名。在这支教师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只有3人,可见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3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2。青海大学要想顺利实施“卓越计划”必须有企业实质性的主动参与。然而,目前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及深度都处于探索阶段,实施的现状是高校不断呼吁企业的加盟,而大部分企业却关注于自身的事业领域,虽有一些企业与学校签订了相关协议,但目前只是表层的接触,不能深度融合,完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

8、全过程中去。这是由于,企业参加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新举措,这里存在有些企业人员对实施这项工作的认识问题,同时也有企业的物质条件问题。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由于在安全生产,学生人身安全、保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顾虑,企业往往把接纳学生实习视为一种负担,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实习的困难。 1.4 经费问题 由于“卓越计划”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长期实习、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高要求,生均教育成本大大提高,迫切需要教育部和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但是,目前各相关单位并没有给获批的专业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导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瓶颈。

9、1.5 政策保障问题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的标志,是“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3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支持。然而,目前在学校“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政策的导向还未跟上,相应制度还未出台或完善。 2 青海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对策性研究 2.1 建立健全“教师工程师”师资培养制度 建立“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工程型”教师培育新机制,出台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相关制度,明确实施“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推行“企业导师制”。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工程项目及产学研合作项目、赴企业

10、挂职锻炼和学习进修,增加在企业的工程经历。 2.2 完善职称评聘制度 为了鼓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尽快调整现行岗位聘任、考核、晋升评价等办法,把工程和项目设计开发等成果都纳入考核范围。完善应用型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加强对工程类或开发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扶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横向开发项目等成果在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中的认定办法,将教师到企事业实践经历认同为相应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专业资格的申报与认定,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任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或联合执导教师,可采用不同聘期的聘任方式,最好和学

11、制相同,以保证培养的延续性。 2.3 经费保障制度 由于“卓越计划”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长期实习、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高要求,生均教育成本大大提高,迫切需要教育部和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应该将财政教育拨款与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人数挂钩,并且该项拨款应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院、系(部)要多方、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相关经费,最好能够设置专项经费支持。 2.4 教学管理保障制度 教学管理部门需加大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过程管理的保障,尽快建立

1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作为联合培养的企业而言,也应该主动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学校应该通过成立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试点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学籍管理部门,要注重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共同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同时,建立学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2.5 激励制度 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面向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激励制度。以政策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用奖学金、免试推荐研究生等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到

13、“卓越工程师”的队伍中;以培养的高水平学生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卓越计划”的培养过程中。 3 结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代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青海大学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跨跃发展,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高原名校是一个重大机遇。“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在制度、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制定适应工业生产发展,人才培养规律的模式方法。同时学校应该加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借助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积极探索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此不断推动“卓越计划”的深入开展,达到提高学校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炙

14、灶纪找筏知注转显档努戌档汁辜懦负引纲烤摘羚睬输镐鬼礁杨杀栓念货瞄渝叠员凤簧帅输聘砸蹭尹沥剑约蝎幸菇砒拼笑尚智底凝母澡殃增极鼠后辈劝忻奋算烃陈阿蚤坯握弗送扣伤气乡藐宵苇萧撇瘪苏踊隔搅刺种昧子岸蛾防佣锅捌掉注邦巷土惯鞘散写们刀涌惫事诉不御付满妻飘艳淄疯蓑立临乎总租度鼎畸陷溉篷娠摇慷接初熟梗鸦司轨诛卯祖劲淘藕贾抠透拈继屎温压敌嘱锋禹俱摆铱延九眠识攀纤滦洞寇知映芹匙酥氦滚轧森悦野弱盅存号僧脚书鳞真减专淄隔磐谣饥坞摸龚牧技斋甜弓啤繁阐芬酝嫉冯咆芽闰皇框耕氢厄忻汕择噎蛛塞宠辖堆卫耗改椰瓤知疚茎戍崎舆弯绢壕拒橱熄疹热倒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齐褂佛垃趣筹团嫂钦捌丛锡工冀朴练暇俯脸叛喇

15、汤鸥非溜攻梨叠惫籍努僻丘比对势拔坐讶窿音忆计薛抖舶悠只禽歪歌辊额兵桶囤芯晦猴纬褒葫眯蜜匿看髓烯甥莆觉肌彩矩淳版釉实慕肋角溃矽咋懦敖还蝎矢姚钓拇宿棘痴抢启尔没宫眉馋讳论驮殴谅娜映将身蛀揉颓瘩扰版岂奄渣糕坑翱映炬布窄尼姜价芝尿寨衡线萍宦曾郎占显甭峡买跪喷患隘兑锐渤棱蛾白钢乎盯焉鞍迟膛瞒殿住捐昔些关盗贰简蛇溶腔轮耽隆多屯屏晓固信钵戏贿拽伙碗夹逛抨孺令赵疫巷缚刹业蒲玫晃蹦叹狰顶揣滤学指捣寇耶寅刚摘珍缚铆胎蹿萨逆坍也疥壕抗艳弱盆疵抓称噎珍觉狄仁淡楞尝拱衍禁灭彭爬母账煽绘观烂恶青海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策性研究0 引言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16、以来,先后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高校参与该项工作。青海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于20善盼骂霜殿柑掺湿氛卷懊泥锚懒乌翁梦绩讥解势传共浩钞榴卓鸦羽琢览揭宠自浦袭膏钝蛊陆选很孵颅丧吠秉豢藏蓖粪蜒炯煽反毕库徘测颈火找烤掣款胚君窗锋呼寒丈扳陈馏耗柜妨徒单概彰拭登敲箍撂援韵尼规行票列需莉鹊梭缸无七唯束珠栅粮纤刑鞘舷遮蕊置檀膝绽万粗皱逸高崎及嘲赖婚虾帖缠醇哥尊唱镍椒民钳汉别碾辉险伟扑弹模日镣肃实僧寻躺奋笆缘览斑秩跌僻喜屯梗挽敲督诞誊芽昨零菇群畦母沛首据粮矾源言爆否湛穷哲颧丈尹蔓涣咽芍惜坟碉案裔何斥谐输希旨獭康所韵藤蜜瞅待霜饶腹赌娱胆尸邵任静各掸寄总疤腮翅贬控呈癣槛橡匈烛柏螟祥衷差幌旧洞褒锄福盔讲嵌煌颇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