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009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构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政务云建设构想一、 概述1.1 引言政务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云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 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弹性与快速交付。政务云同时能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2 现状在20062020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条例的引导下,以及整个社会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

2、成就显著。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将在国家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助力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010 年10 月18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北京、上海等地都将电子政务作为推进云计算应用的主要领域;上海、成都、北京先后成立了自己的“云基地”,为云模式的政务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之路。从全国的云计算建设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地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但当前阶段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1. 人云亦云:以云计算立项,但实际上是数据集中

3、的建设,将基于数据集中的项目均称之为“云计算”,概念的包装远偏离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模型本身。2. 虚拟化即云:利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如VMware ESX等),对现有机房的服务器及新增服务器进行虚拟化整合,将现有的业务应用由物理机部署迁移至虚拟机部署。但并没有实现云计算的“自助申请、自动化编排、快速交付”的核心价值,不是真正意义的“云计算”。3. 云上的业务缺乏:采购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软件、云平台软件搭建了真正的云平台,但此平台上并没有运行关键的业务应用,各委办局也不愿意并自己的业务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上,“云”的效应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4. 建设分散:同一个省份、同一个体系内有多个云计算

4、项目建设,大小不一,标准与架构也都不同,云计算中心资源及运维缺乏纵向统一管理,更谈不上上下互通资源共享。无法利用这些众多的资源来解决突发冲击和备份的问题,达不到云计算真正按需分配、弹性扩展的目的。1.3 出路目前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应用众多,应用软件的系统架构、开发语言平台、中间件及数据库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当前阶段的政务云建设可以按以下两步的策略实施: 第一步:以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模式为主,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云化”,这样可以保证不改变上层业务系统应用的架构与部署,做到平台的通用型以及与上层应用的

5、无关性,能够让更多委办局的业务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保证让云平台真正用起来。 第二步:在IaaS的基础上,构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模式服务,提供统一的软件系统架构及开发平台,实现中间件、数据库的标准统一,逐步将上层应用转变成接口统一、数据标准的架构。让各政府职能部门数据横向互通与接口变的更简单,真正让云计算为政务业务服务。二、 电子政务云基本架构从目前的政务云整体建设来看,省级、地市级都有自己的建设规划,而且除了由各省政务信息中心承建的政务云平台之外,其它政府职能机关也都有自己内部的业务云建设规划,整体模式如下图2-1所示:图2-1:政务云建设模式从目

6、前的建设现状来看,省政务云、地市政务云、业务云之间都是相互割裂的,彼此之间资源无法共享和借用,数据调用也非常困难。未来的政务云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实现政务云的分层分级管理,省政务云平台中可以看到下级各地市的公共资源及业务运行状态,地市云平台中也能够在授权的情况下看到上级云平台中与本地市相关的公共资源及业务运行状态; 地市政务云、各委办局业务云数据及业务能够向省政务云备份,降低地市、各委办局的业务备份成本; 当地市政务云、各委办局业务云资源遇到突发情况(如公务员报考查询、台风信息发布等)本地云资源不够时,可以快速的将地市业务应用迁移到省政务云平台中,实现资源的快速扩展与负载均衡; 省政务云平台

7、中可以根据政务业务的特性,针对常用的、通用的业务应用(如WEB门户、Mail等),制定相应的应用模板下发到地市政务云平台中,各地市可以用此模板快速在本地部署相应的业务,实现业务快速交付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全省内的应用统一,便于运维与数据互通。 统一政务业务应用的开发架构与数据服务,便于政务云平台与各业务云之间的数据调用,实现政务数据的跨平台互通。按照云计算的技术架构,结合政务云当前的建设现状及目标,政务云的IaaS、PaaS平台的系统架构如下图2-2所示:图2-2:政务云平台系统框架 硬件层:构建服务器、网络、存储资源池,考虑到多租户及不同安全级别的业务隔离,各资源池可能是物理或逻辑上的多个构建

8、。 IaaS层:IaaS层主要包括虚拟化层及云服务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与物理设备的解耦合,满足业务系统快速部署与迁移。通过云服务层实现资源的自助申请,各租户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流审批,以及对租户申请的资源进行自动化编排与交付。 PaaS层:PaaS层需要实现统一的认证授权,统一的数据服务与跨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环境,保证未来业务应用后台数据统一、架构统一,为跨平台部署及政务数据共享提供基础。 业务层:为保证对现有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良好兼容,能够让更多的委办局将业务迁移到政务云平台中,需要提供兼容非云环境下的虚拟机,不改变现有的软件部署环境,将业务迁移部署到虚拟机(VM)上。三、 电子政务云建设

9、难点分析当前阶段电子政务云的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3.1 政务私有云的建设标准目前市面上云计算厂商及产品众多,但由于相关标准缺乏,各厂商产品所实现的功能、后台数据格式、对应用的支撑架构千差万别。这也导致在进行政务云建设时,虽然都叫政务云,但每朵云最络实现的效果、支撑的业务、流程管理均不一样,除了网络可以互通过外,数据很难互通,更不用提云间的资源共享了。单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整个云计算产业链的标准化比较困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程。但是针对政务云,它是云计算技术在政务应用下的特殊子集,是政府的私有云应用。政府是完全有能力推动政务云的建设标准的,将平台架构标准化、组织管理标准化、业务流

10、程标准化、数据服务标准化、功能实现标准化,对云计算厂商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统一各省、地市政务云建设标准,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互通,改善重复、效率低下、各自为政的政务云建设。3.2 政务应用的云化当前的政务应用从硬件部署环境来看,有部署在x86物理服务器或小型机上的,也有部署在虚拟化平台的虚拟机(VM)上,同样是部署在虚拟机上的应用,由于各地的虚拟化平台供应厂商不一样,VMware ESX平台、Citrix Xen平台、Microsoft Hyper-V平台、开源KVM平台、国产其它虚拟化平台等都会存在。从政务应用软件的开发模型来看,有基于.net架构开发的、有基于Java开发的、有基于LAMP架

11、构(Linux+Apache+MySQL+PHP)、也有基于Hadoop分式式架构开发等等。受限于应用的硬件部署环境和软件开发模型,并不是所有政务应用都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进行部署。要将现有的政务应用部署到云平台上,需要对政务应用、服务交付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即所谓的“云化”评估。现阶段政务应用的云化,现阶段可考虑采用“小步快走”的策略,先对简单易部署的业务系统进行云化:u 优先考虑部署在x86单机应用系统和已经部署在虚拟机上的业务系统,借助现有P2V和V2V工具直接进行云化;u 考虑到系统业务数据规模,优先考虑无数据库服务器或者sql server为后端数据库的业务系统;u 部署方式来看,为了简

12、化首次部署,对于全国联网应用,暂不考虑云化。3.3 政务应用的迁移从目前各地已上线的政务云项目来看,虽然云基础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但云平台上支撑运行业务应用数量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非关键业务应用。大多是承建单位自身的一些重要性、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非关键业务,对于一些关键业务依然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内运行,并没有迁移到云平台上,每年的扩展、升级依然维持传统模式不变;另外对于除承建单位之外的其它委办局单位,也不愿意将其业务应用迁移到政务云平台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 对政务云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信心不足:云计算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技术与服务模式,产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需要用时间和具体的项目实践

13、来考验。因此在政务云项目建设时应采用“试点+分步迁移”的方式部署,先在一个项目中进行试点部署,先不非关键的业务开始,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中。2. 对政务云安全的担心:云安全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目前来看很难由一个厂商能够实现完整的云安全解决方案,总得来看政务云对云安全的担心主要体现在多租户的隔离上,要让各委办局将自己的业务迁移到公共政务云平台上,如何保证各委办局之间的隔离是需要考虑的。对于多租户的隔离,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物理设备虚拟化及物理设备软件化等技术,实现在政务公共云平台中,为各委办局分配虚拟设备(如虚拟防火墙、虚拟路由器、虚拟交换机等),各委办局利用虚拟设备在公共云平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虚

14、拟私有数据中心(VPDC),实现与传统私有数据中心同样的基础设施架构。3.4 地市、各委办局二级云存在的必然性政务云建设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集中与整合,降低政务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TCO)。但现阶段要实现省级政务云“一云统天下”是不现实的,有如下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考虑:1. 业务应用的特殊性:各委办局均有不少业务应用是直接由国家部委纵向统一下发的,这些业务应用往往是一些关键的应用,此类应用各委办局是不会迁移到政务共享云内的,而且国家部委也不一定允许此类应用放在共享云中。2. 数据的二级集中:目前各委办局的业务数据很多是基于“省地市”两级集中的,地市有自己的业务数据,此类应用系统当前阶段就实

15、现省级统一集中是很困难的,需要在各地市进行业务部署。3. 应用系统的运维:政务云的建设虽然可以降低IT的运维成本,但从实际的项目建设来看,省级共享政务云中心所能承接的运维通常仅局限在基础设施层面,要实现对各委办局、各地市业务应用系统层的运维是没有相应能力保障的。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政务云建设短期内要实现省级政务云“一云统天下”是很困难的,必需允许各地市、各委办局有自身的“二级云”的存在,同时受限于对云平台的稳定、可靠、安全的担心,省级政务云平台初期的建设应重点关注标准、流程、架构的制定,考虑“分步建设、逐步迁移”的模式。四、 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44.1 政务云框架结合上述对电子政务云现状、架构及

16、难点的分析,对于xx省政务云平台的框架构如下图4-1所示:图4-1:xx省政务云框架 省政务专享云:利用阿里云计算平台构建省级政务专享云平台,与目前的阿里公有云隔离,此专享云专为xx省政务云服务,部署省级数据集中的业务应用,同时为下属各地市二级云提供突发时的资源借用及数据备份;制定标准化的WEB门户、Email业务应用模板,下发至地市二级云平台,快速生成标准化的应用并部署;通过阿里云的PaaS平台,提供统一的政务应用数据服务、软件开发平台,为后续实现应用的统一提供基础。 地市政务云&委办局业务云:采用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构建各地市及委办局业务云,利用H3Cloud与阿里云的“云彩虹技术”,实现地市云业务虚拟机向省政务专享云的备份与恢得,同时地市云资源突发不够时将业务虚拟机Bu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