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7426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卫生厅临床研究课题申请书(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下册)(中医临床研究)课题名称:热敏灸对恢复运动性肌肉疲劳作用的研究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江西省中医管理局二三年制一、研究目标、设计方案 1、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目标研究热敏灸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与恢复速度的作用影响,为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寻找一个高效无创新途径。 (限60字以内)2、研究思路(工作假说)工作假说:中医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与恢复方法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在长期的实践中通常采用中药制剂、熏洗、中药注射等已受到业界广泛的重视;热敏灸是悬灸在灸法领域的重大创新,故本课题研究热敏灸疗法对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恢复效果与

2、恢复速度的影响,通过3-4天时间,对90名受试者分治疗、整理按摩、对照共三组进行临床实验,后采取医学检测对血液中肌酸激酶及主观感觉两项指标,来说明热敏灸疗法可以作为中医消除运动性质疲劳与恢复辅助疗法,为艾灸研究拓展一个新的领域。研究思路:运动性肌肉疲劳常发生在体育领域;如何能够尽快消除疲劳、增强人体体质是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中最重要的问题,目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以针灸、按摩、中药制剂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灸法作为其中方法之一,有无创口、高效、简便、廉价、无副作用且远期疗效稳定的优点,病人容易接受;故本课题以运动性肌肉疲劳患者为主要对象,参照主观感觉表,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运动性肌肉疲劳与恢复,从而探

3、索热敏灸疗法对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作用效果。3、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设计方案研究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简单随机、相互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整个试验按本方案由江西中医学院体育教学部及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同完成。(2) 随机分组90例受试者接受(治疗组、整理按摩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安排,分配到“热敏灸”治疗组、整理按摩组和对照组。(3) 受试者分配:本试验样本数确定为3组,共90例。(4) 对照方法:治疗组用“热敏点”灸疗法、进行一般性的整理运动及按摩的整理按摩组以及对照组。设计方案:(一) 案例选择1、研究对象: 江西中医学院学生2、案例纳入标准:在大运动量、大强度中长跑训练后被诊断为DOMS。选

4、取其中9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整理按摩组和对照组。(二) 研究方法运动医学上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1、实验安排: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后、实验16小时后、分别于静脉取血,检测肌酸激酶含量的变化。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第1、2、3、5、7天采用VAS10分评分法,对肌肉酸痛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分。2、“热敏灸”治疗组:(1)“热敏点”的查找: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病位的压痛点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2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时,此点

5、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穴位有:足太阳、膀胱胫。(2)“热敏灸”的治疗方法:在足太阳膀胱经区段循往返10分钟,承山、绝骨温和灸30分钟。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实施温和灸。(页面不敷,可加页。注明2-X)二、研究基础、可行性论证1、与本课题相关的以往研究工作摘要(只需列明题目、发表论文出处、第几完成单位、研究内容论点和创新点摘要。对应的详细资料需按要求纳入上册附件中)论文:(1)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24-26(2)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3)腧穴

6、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4)灸之要,气至而有效.中国针灸.2008;28(1):44-46(5)论“反应点”与腧穴.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3):37-38 (6)热敏点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9-10 著作: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1月热敏灸实用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5月2、本课题将使用的主要科研设备、仪器、试剂、药物、实验动物等条件名称规格产地生产商操作部门备注 艾条 跑步机3、本研究特色、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特色及创新点:(1)、“热敏点”是我们以

7、往发现的一种新的病理反应形式,本课题将探索“热敏点”在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患者群的出现规律。“热敏点”作为最佳治疗点,易激发循经感传,可提高疗效。(2)、运用“热敏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并且施灸部位与剂量体现了真正意义的治疗个体化,在患者身上寻找“热敏点”施灸,这是最合适的“穴位”,灸至透热现象为一次施灸剂量,这是最合适的剂量。(3)、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自19世纪Mosso开始研究运动性疲劳至今100多年来,各国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新实验仪器、新实验手段不断引入到运动疲劳的

8、研究中,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关于肌乳酸、细胞内pH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热敏灸”温和疗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可能具有高效、速效、费用低廉、远期疗效稳定的等优点。并且此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4)、本课题的研究将为“热敏点”的理论提供新的证据。并产生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的一种全新高效的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1)、课题理论准备:A、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了患者体表均存在一种新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新反应点的表现形式是喜热、耐热、透热、传热。B、“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肯定了艾灸刺激是这种新反应点的适宜刺激,并且体现了真正意

9、义上的治疗个体化。C、古今针灸理论和实践都认为“疾病的反应点就是治疗疾病的最佳刺激点”。 (2)、课题临床准备:A、“热敏点”是一种新的疾病反应点,在许多疾病里都存在同样的现象,并且在运用“热敏灸”治疗时,也取得很好的疗效。B、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对“热敏灸”的操作方法、施灸剂量、适应症、临床疗效等方面都做出了初步的观察和整理。C、我们在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患者体表也找到了“热敏点”现象,并采用本方法治疗,疗效好,疗效短,不易复发,远期疗效较可靠。(3)、现有技术基础:A、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B、课题组成员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4)、课题研究意义:尽管运动疲劳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

10、楚,但众多的研究表明:血乳酸的升高是运动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是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若从中医传统理论入手,探索用“热敏灸”的方法消除血乳酸能取得预期结果,将为临床解决延迟性肌肉酸痛症(DOMS)的治疗提供一种高效、速效、简便、廉价的非药物新疗法。这种新疗法易于向各级基层医院推广,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页面不敷,可加页。注明 3-X)6三、实施计划、考核指标 总经费: 元时间安排分期目标考核指标经费预算2009年12月2010年3月确定三组各30例共90例的人员,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建立人体DOMS模型。完成临床治疗前各项准备工作。2010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三组各30例

11、共90例的临床治疗、随访及其研究资料的搜集。完成90例临床治疗病例的专用病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所有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总结,撰写科研论文及结题报告。科研论文及结题报告,完成论文一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他说明 注:时间安排以月为单位 (页面不敷,可加页。注明 4-X)6四、经费预算分类细目科目细目规格数量单价经费预算备注科研业务费1、 调研2、 学术交流及发表论文3、查新检索4、业务资料印刷5、专业软件6、其他800消耗性实验材料费1、 实验动物2、 实验动物饲料3、 试剂4、 消耗性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等)5、其他3000消耗性临床材料费1、 临床检验2、 医院制剂3、 临

12、床观察4、 其他3000仪器设备使用费1200科研协作费2000其 他总经费10000元经费使用年度计划(百分比)年(第一年)年(第二年)年(第三年)年(第四年)%(页面不敷,可加页 5-X)五、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情况:(包括课题负责人情况,其人员排列序号应与上册中完全一致)。序号年龄学历学位、职称所学专长技术专长127本科学士、助教体育教育体育教育256硕士硕士、主任中医师针灸针灸338硕士学士、副教授体育教育体育教育429硕士学士、助教体育教育体育教育528本科学士药剂药剂628本科学士、护师护理护理730本科学士、护师护理护理844硕士硕士、副高护理护理六、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背景

13、材料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领域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疲劳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国内外各方面的研究方向很多,例如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心理调节,较前沿的如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又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运动生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研究等等,同时,外周疲劳一直以来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中枢疲劳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近年来化学因素与中枢疲劳关系的研究较多且成果丰富。大量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氨(5HT)、多巴胺(DA)、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以及氨浓度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枢疲劳的化学因素。人体从事运动强度和代谢性质不同的运动时,产生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也不相同。从外周疲劳来看,现代生理学中许多实验均支持“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和“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从能量物质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