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67097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过程试题的应试技巧策略-以岩石圈外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过程类问题解题策略专题 以地壳物质运动为例【地理过程概念】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基于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可分为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地壳物质运动中地理过程知识常考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解释地震、火山分布、地热现象、岩浆与造山作用;阐明全球性大洋中脊和裂谷系、大陆漂移、洋壳起源等。2.运用内外力共同作用解释某些较大地形单元或地貌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3.运用外力作用解释局部地区地貌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地壳物质运动过程】知识体系【解题策略】一、地质学研究方法“将今论古”概念古代地质作用与现代地质作用的相似性,在地

2、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如现代造礁珊瑚生存在热带、亚热带浅海中,在年平均温度低于18的海域只能生存不能造礁。因而珊瑚礁的存在不仅表明属于浅海环境且是属于热带亚热带环境。“将古论今”概念利用地质历史时期的历史规律,来推断预测今天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点。如归纳地球地震带、火山带的分布规律。二、解题方法1.掌握地壳物质运动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2.运用“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方法,反演反推过去,进行逆向思维。【典型试题】例1:(2018年广东省一模)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的

3、太行山,是中国曲流峡谷(以下简称“曲峡”)发育最明显的山脉。通常情况下,丘陵和山地基岩中的河道是比较平直的,但流经太行山区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形成了众多犹如草原“蛇曲”一样的曲峡地理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区某段曲峡。据此完成下题。1. 太行山曲峡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 沿断层线发育形成河流 B. 受内力作用,河岸发生侧蚀C. 河流继承了古河道的曲流形态 D. 河流下蚀,逐渐切开山脉知识补充:河道形态1.河流发育初期,落差大,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中期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4、槽” 型。河道形态、分布及作用过程类别河道形态分布河段作用过程流经地形横剖面形态V型上游下蚀为主山地丘陵宽谷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平原槽型中下游侧蚀为主平原平面形态顺直型基岩河段、构造控制河段下蚀为主山地丘陵弯曲型地势和缓河段侧蚀为主平原高原分叉型由狭窄变开阔河段平原高原【巩固练习】(2014海南卷)如图8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8完成小题。1.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例2:(2017天津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

5、造及其活动情况如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12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新生代后期 D.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知识补充:沉积定律1.叠覆律:任何沉积地层的层序在没有被后期的运动所逆掩或倒转时,最年轻的地层应位于层序的顶部,最老的地层则位于层序的基底。 2.生物顺序律(化石顺序律

6、):不同年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群,时代相同的地层中含有相同或近似的化石群。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级。3.穿切关系定律(切割定律):凡穿切另一个岩石单位的岩石单位,它的年代晚于被穿切的岩石单元。【巩固练习】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6.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 D.火山地貌 7.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7、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8.下列属于地质学家研究该区域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的是A.探明该地区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B.探明该地区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C.推断该地区地质时期的地质构造演化 D通过粗玄岩中的生物化石证明海陆变迁例3:(2018模拟)2017年我国多地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之际,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游的网友发出“来桌山避暑吧”的邀请,引起网络热议。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

8、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右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1)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6分)【巩固练习】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4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知识补充:内外力共同作用自地壳形成以来,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虽然它们同时进行、有时以某种作用为主导,但始终是相互依存、彼此推进的,由于地壳表层是由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活动的场所,因面,自然界中的各种地质体无不留有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痕迹

9、。例4:(2010全国卷)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6分)知识补充:河流作用河流作用是指流动河水对地球表面进行的削高补低的作用。河水是一种流体,具有动能,无时无刻不在对地表进行作用,使之发生变化,主要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上游以侵蚀作用为 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现在的河流将大量

10、的泥沙带到地势低平区沉积下来形成有一定特征(粒度,颜色,分布形态等)的沉积物,过去的河流也应发生过类似的作用,形成类似特点的沉积岩,故根据野外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反推该岩石形成的条件(氧化还是还原条件),环境(在海里还是在湖泊里形成)等。【巩固练习】(2017年II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9.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

11、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地理过程类问题解题策略专题 以地壳物质运动为例例1:C【巩固练习】C例2:D B【巩固练习】DAC例3(1)桌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外力沉积作用;桌山海拔较高,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为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说明抬升后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作用。(2分)【巩固练习】D例4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巩固练习】C B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