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040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毒蕈中毒-汪秋艳(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枭,急性毒蕈中毒,一、毒蕈中毒概述,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三、诊断,五、预防措施,四、急救,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 食蕈:我国约360种; 条件可食蕈:加热、水洗或晒干等处理后可食; 毒蕈:我国约105种,能致死的在20种左右。 毒蕈中毒常因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鲜蕈食用而误食引起。,一、毒蕈中毒概述,认 识 毒 蕈,毒蕈的特点:毒蕈颜色美丽,表面粘脆,蕈柄上有蕈环、蕈托;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多数不生虫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易变色或流出乳状汁。,毒鹅膏菌(毒伞),白毒鹅膏菌(白毒伞,春鹅膏),鳞柄白毒伞,角鳞白鹅膏菌,角鳞灰鹅膏菌,栗色环柄菇,秋生盔孢伞,毒蝇鹅膏菌(毒蝇伞)

2、,毒蝇鹅膏菌(毒蝇伞),红蝇伞,豹斑毒伞,肝褐丝盖伞,紧缩花褶伞,毒蘑菇,毒粉褶蕈,毛头乳菇,鹿花菌,大鹿花菌,毒蘑菇的种类很多,一种毒蘑菇经常含有多种毒物。一种毒物又经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中。 毒蘑菇内毒素物质极其复杂,一种毒蘑菇体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可因季节、生态环境而不同。在人体内的中毒程度又与毒蘑菇种类和各人的体质、饮食习惯、烹调方法、生吃或熟吃、水洗或不水洗、喝汤或不喝汤、同什么别的食物一起吃或吃的前后又吃了什么、以及吃的是哪一部分等有关。这些情况对于中毒的轻重与否都有关系。,二、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引起中毒的毒素 1.毒蕈碱:引起胆碱能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异常兴奋。 2.毒蝇硷

3、:引起幻觉及精神异常。 3.毒蕈溶血素:引起强烈溶血。 4.毒伞肽:可侵害肝、肾等实质脏器。,1.胃肠炎型 潜伏期10分钟6小时。 急性胃肠炎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此型多对症治疗。,(二)临床表现,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10分钟6小时。 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阿托品类药物治疗。,3.溶血型 潜伏 期612小时。 溶血现象: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此型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脏器损害型(肝肾损害型) 潜伏期5

4、24小时,多为12小时。 此型最严重,死亡率最高(6080%) 。 分为6个时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及恢复期。 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解毒,并用保肝疗法。,a.潜伏期:一般6小时左右、长者可达1516小时,甚至一、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 b.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一般1-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c.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

5、约经过1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d.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e.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

6、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f.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5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症状的毒蘑菇 (1)种类:这类毒菌有亚烯褶黑菇等。 (2)中毒症状: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症,肝功能正常。发病初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中毒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6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毒蘑菇 (1)种类:主要有胶螺菌。 (2)中毒症状:食后,人体受日光照射出现皮炎、红肿、针刺痛感,中毒潜伏期为1-2天。 (3)中毒机理:毒素含有光过敏物质卟啉类物质。,1.

7、夏、秋季发病。 2.有吃毒蕈史。 3.有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三、诊 断,1.加快毒物排出 催吐、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灌肠。,四、急 救,2.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保肝治疗。 镇静或抗惊厥治疗。 营养支持。,3.应用解毒剂治疗 神经精神型:阿托品。 溶血型及其他重症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肾损害型:巯基解毒药等。,4.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急性药物中毒为首选HP适应症,凡经洗胃、利尿等对症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者;病情严重伴脑功能障碍或已昏迷者;伴肝功能障碍者;年迈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力高及许多脂溶性物质尤为有效。 服药剂量过大超过了自身清除

8、能力的30%或已达中毒致死量浓度者,均为紧急HP的适应症。 HP对于脂溶性高、易与蛋白结合的大中分子药物和毒物均有较强的吸附清除作用,但HP对非脂溶性、分子量小的药物如醇类的清除作用不如HD。,有条件的情况下血液灌流前后检测血药浓度的定性和定量,判断毒物的性质和剂量,以及血液灌流的效果。可以连续几天或间隔数小时再做血液灌流。,血浆置换(PE) 原则上对存在血浆中的任何药(毒)物均可清除,但实际多用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而不能以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清除的毒物中毒。 对单室分布、分布容积小于1L/kg和内源清除率低的毒物疗效较好。如洋地黄、百草枯等。 PE的费用昂贵,并有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使其应

9、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五、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 广泛宣传毒蕈中毒的危险性,有组织的采集蕈类。在采蘑菇时应由有经验的人指导,不采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 2.避免误食 提高鉴别毒草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各种毒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再根据当地群众的经验来鉴别有毒摹类,防止误食中毒。,“八招”识别毒蘑菇,“一看” 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 颜色: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 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

10、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 “六测试”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