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792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政热点分析 “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2)农民收入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

2、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从近期看,由

3、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城比较优势。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

4、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2)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增收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三农”的发展。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大群体的农民实现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中央农

5、村工作会议强调,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据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3)做好“入世”的应对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

6、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广泛运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助竞争力。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4)农村税费改革。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从1996年开始,国家在安徽省和其他六个省的部分县进行了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现已取得阶段控成果。 3、13年来农村改革的巨大成绩(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向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及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

7、求深化农村改革,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并把努力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基本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2)13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六大历史性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特别是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

8、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全方位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五是农民收人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六是农村民主政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社会全面发展。4、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工业,壮大区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5、

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心然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第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第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

10、村社会全面进步。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内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

11、的支持保护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3

1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

13、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三农”问题的综合分析1、经济学角度分析(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也关系到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由我国国情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4、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只有发展生态、绿色、安全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顺利实现农产品价值。(3)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此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发展产业化经营;五靠发展乡镇企业。(4)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根据新阶段的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奔小康。(5)从农业农村经济的成就和问题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必要性。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但是农

15、业的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村离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这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因素;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的,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所以应对当前的“卖粮难”要有清醒认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须加强而不能有丝毫削弱。(6)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就必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7)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

16、链,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发展潜力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8)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产品适销对路,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优化区域结构,形成产业带,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7)推进农村费税改革。农村费税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税收是国家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费”是行政性的,具有随意性。费改税后,征收项目和数款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农村乱收费现象得以根治。费税改革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规范了分配行为,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民利益,有利于保护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8)农民收入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