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722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津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津县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在新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新津县财政局局长 史忠伟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新津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目前,我县2016年财政决算已编制完成,并经县政府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有关规定,向本次会议报告新津县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2016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战略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工作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

2、民生、防风险”要求,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县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收支决算情况良好。一、2016年财政决算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2016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4%,增长8.26%。加上级补助收入、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余后,收入总计39.42亿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6%,下降1.57%。加上解支出、债券还本支出、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出资金后,支出总计37.59亿元。收支相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1.83亿元。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3、预备费0.7亿元,实际支出0.7亿元。主要用于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支出0.25亿元,公车改革后交通补贴及部分单位新增项目支出0.45亿元。2016年初我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3亿元,减去编制年初预算时动用的0.2亿元和执行中调入使用0.43亿元,加上盘活存量资金1.04亿元按规定转入后,2016年末我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71亿元。2016年我县预算周转金规模没有发生变化,周转金余额仍为3万元。2016年我县结转资金为1.83亿元,主要包括:卫生、社保、教育、文化和体育方面0.36亿元,科学技术、资源勘探、商业服务业和金融方面

4、0.4亿元,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方面0.33亿元,农林水和粮油储备方面0.66亿元,公共安全、国防、一般公共服务和其他社会管理方面0.08亿元。(二)政府性基金预算。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22.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1%,增长1.7%。加上级补助收入、债券转贷收入、上年结余后,收入总计37.78亿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22.9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6%,增长1.28%。加上解支出、调出资金、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后,支出总计37.33亿元。收支相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0.45亿元。(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0.035

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0.035亿元,年末无结余。(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根据预算法第一章第十一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规定,我县实施的社会保险项目均属省级和市级统筹层次,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无收支结余。以上报告的全县2016年财政决算,与在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报告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相比,由于办理收支对账和上下级结算,一般公共预算结余增加1.01亿元,政府性基金结余减少0.6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无变化。二、预算执行效果和落实人大决议情况2016年,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有关决议,积极应对复

6、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发挥财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突出抓实增收节支为先,实现财政平稳高效运行。一是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定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收入征管督导,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资金统筹,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三是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系列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2016年全县“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27.22%。四是加大存量资金消化力度,全年盘

7、活消化存量资金1.26亿元,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二)突出保障重点项目为要,卫星城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全年投入4.91亿元,用于全县城乡基础建设、治水兴水、城乡环境治理等项目支出。完成132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建成农村公路33.8公里;完成南河流域14个污水治理项目,建成团结岛等污水管网44.6公里;深入实施“四改六治理”专项行动,完成7个棚户区,400户城中村住户,30个老旧院落和11个老旧市场改造;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34个入河排口整治。(三)突出保障结构调整为重,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提升。全年投入6.24亿元,用于全县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培育重点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支持加快建设

8、千亿级园区,推进园区提升改造,实施技术改造85个,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全面落实普遍性降费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共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3项、停收4项、扩大免征范围18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发展水上休闲旅游;围绕农业公园建设,支持新增和提升乡村旅游项目20个,打造成新蒲、梨花溪等乡村旅游热点区域项目建设。(四)突出保障民生共享为本,公共服务事业均衡发展。全年投入民生支出26.2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19.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27%。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第一批24户市级贫困户

9、实现脱贫,全面消除市级贫困村;支持开展“一门救助、协同处理”大救助,发放各类救助金1700余万元;新增养老服务点17个、新建和筹建养老床位1000张。推动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开展“菁蓉汇”.新津“蓉漂茶叙”系列主题活动,构建了“孵化+创投”众创空间模式,提供就业岗位28401个,引进培训机构16家,完成就业培训3612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8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6702人;支持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改革,改造C、D级危房642户。二是教育发展进一步提质。推进教育岛项目建设,启动13所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完成7所成都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的配套设备采购;支持深化教育信息

10、化建设,更新班级多媒体100套,更换部分学校老旧设备,新增网络教室23个、数字化实验室6个、电子阅览室27个;教育均衡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市第一、二名,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教育优先发展实验基地”。三是卫生服务进一步改善。人民医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推进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支持推进分级诊疗,构建四级医疗协同体系,县内就诊率连续5个季度达到90%以上,基层首诊率提升到52%,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年人均440元和52元,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受到国家通报表扬。四是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完成“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新建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新增电影院数量,更新全民

11、健身设施23处78件;完成10个新增公共文化标准化示范点、15个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惠及群众10万人次。(五)突出推进改革创新为基,财政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一是绩效预算改革不断深化。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精神,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结果运用”全过程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开展45个重点项目绩效支出评价考核,涉及财政资金2.07亿元。二是财政投入方式不断创新。创新财政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方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和撬动作用,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

12、是政府债务管理不断加强。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有关规定,全县政府债务规模处于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风险可控。对县属国有公司实施年度融资计划管理;提高债务管理决策层级,加强政府债务“借、用、还”全链条管理。四是财政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完善了财政资金和内控监督管理制度11个,对全县12个镇乡(街道)开展了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对20132015年全县各部门、各镇乡(街道)重大资金使用情况、财政扶贫资金、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严肃财经纪律和私设“小金库”、大额资金使用情况、非税收入收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内部监督等开展专项检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党代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副中心、现代滨江花园城”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