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715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策略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农村环境污治理染策略探讨向少华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县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目前我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国家将环境保护放在了战略高度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形势下,综合全面地治理我县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一、我县的农村环境现状我县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

2、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其主要特点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比较突出的湖泊富营养化也与此有很大关系。主要有四个原因: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大规模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以及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

3、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地下水中硝氮含量中已经超过可饮用水的许可标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经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而且数量较多,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农民群众对此反应极为强烈。(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化。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无法靠简单掩埋处理的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县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成分十分复杂

4、,有塑料泡沫、塑料袋;有破石棉瓦、碎玻璃、烂酒瓶;还有工业垃圾甚至变质过期的药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影响农业生产,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3)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由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乡镇企业污染在区域分布上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的趋势,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增加得较快。但是污染控制却因乡镇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落后而跟不上发展速度。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使得农村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长久以来,农村的生活污

5、水一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时期,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县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由于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环境意识没有跟上,加之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集镇环保硬件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难以跟上,造成集镇生活污水污染不断加剧。(5)秸秆焚烧已成农村公害。每年的秋收季节,收获之后将秸秆随意放置于田间地头或者村庄之间,待晒干后或作薪柴使用,或者干脆付之一炬。此种现象虽经政府主干部门努力制止,但仍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大气环境,不但增加了火灾存在的风险,而且造成了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每

6、年各级政府都要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禁烧秸秆。总之,目前我县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了农村群众的健康生活,需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二、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造成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与我县的环保行政体制以及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各项政策以及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有很大的关系。(1)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长期以来,我县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环保部门的行政及执法力量光是应付城市及各类大型的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就已经捉襟见

7、肘,更何况农村污染。虽然现在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2)当前的法律法规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目前我县的环境政策规定大多数内容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对农村则关注很少。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规模普遍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乡镇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真空,给治理农村污染问题造成了极大的麻烦。(3)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县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

8、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农村了。而且我县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4)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这是因为农民虽然也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但是这种意识是微弱的,模糊的,不系统的。由于农民数量众多,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

9、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笔者认为,要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创建美好生态家园,应着重从几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逐步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对村民、企业经营者和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畅通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

10、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引导村民建设居民小区,逐步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以便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强化源头管理,整治生活垃圾污染。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坚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处理,从源头杜绝污染问题。对乡镇生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提高垃圾收集覆盖率和集中处理率,对不具备条件的偏远乡镇生活垃圾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处理生活污水。扎实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治理,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有效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引进先进理念,科学发展畜禽养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集中

11、建设集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废物综合利用双赢的目标。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化、生态化、无害化。对规模小的养殖场,可采用沼气转化的方式处理污水和畜禽粪便,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走干湿分离的路子,把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尿液沼化治理后还田,把污染源变成肥料,同时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的方法,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划定禁养区和非禁养区,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型养殖场,走农业加工业、种植加养殖的循环经济之路。提倡标本兼

12、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强化乡镇企业的监督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严密监控,对新建企业实行严格的环评审批。整治农村河沟池塘污染,保护村庄现有水源,发挥河沟池塘的自然环境净化能力。强化监督检查,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把环境保护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等的环境监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建设。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坚持疏堵结合,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除农村卫生死角,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开展以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为主题的“三化”活动。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村庄环境整治进行长效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健全环保责任制,实行环境保护辖区责任制,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