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615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 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材料 序号: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郑西客专第一QC小组二七年十二月提高综合接地电阻检测通过率郑西客专项目第一QC小组 孙俊强 贺雷宁 汪献强一、工程概况我项目负责施工的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客运北环线工程KHZQ11标段咸阳渭河特大桥,施工里程范围为DK475+279.80DK491+418.10, 全长16.14km,其中钻孔桩3959根、承台470个、墩台身470个、现浇连续梁10联、预制箱梁590片。接地钢筋的设置方法是在每根桩基内采用一根通长的主筋作为接地钢筋,在

2、承台中用16圆钢(也可用结构钢筋代替)将所有桩基接地钢筋环接起来;在桥墩中设置两根接地钢筋,其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上的接地端子相连。在每个墩台的小里程方向距地面-20cm处,设置一个接地端子供测试之用。梁体内设置纵横向接地钢筋,并与墩帽上接地端子相连。整个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否则,需增设接地极,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环状接地钢筋 纵向接地钢筋接地环状钢筋 接地竖向钢筋二、小组情况小组于2007年8月份成立,共有成员7名,由项目安质部及、工区专职质检员和施工队作业人员共同组成,平均年龄32岁,平均接受TQC教育71小时。详细情况见表一。 QC小组概况 (表一)小组名称

3、郑西客专项目第一QC小组成立时间2007年8月课题名称提高接地电阻一次检测通过率活动时间2007.8.52007.11.20小组类型现场型活动次数4出勤率95%序号姓名年龄职务文化程度组内分工TQC教育时间(小时)1武 耀35项目总工本科组长1002贺雷宁27安质部长本科副组长803汪献强28助 工本科组员804孙俊强29助 工大专组员805王 俊25助 工本科组员806杨 刚35操作工人高中组员407陆祥云42操作工人高中组员40制表:贺雷宁 日期:2007.11.20小组的宗旨是:严格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切实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一次检测合格。三、选题理由1、综合接地技术是客运专线技术的

4、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客运专线电子、电气设备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2、郑西客运专线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3、综合接地属于新工艺,技术人员没有相应的施工经验。4、接地电阻检测要在承台、墩身及梁体混凝土浇注前进行,若检测不合格,不能进行混凝土浇注,直接影响施工进度。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成立郑西项目QC攻关小组。研究如何提高接地电阻一次检测通过率,争取接地电阻检测一次通过,以加快施工进度,为项目创造效益。四、现状调查2007年7月10日,六工区160#承台,检测接地钢筋电阻,所测值为2.0,2.2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多,经过3个多小时的整改,才使电阻降至设计要求。但在7月15日,21

5、5#承台接地钢筋电阻也严重超出了设计要求,致使混凝土不能及时浇注,用了一下午时间,经过拆除部分“L”型钢筋,重新增加改移焊连“L”型连接钢筋,才使电阻合格,其后又检测了162#,158#承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是电阻值稍小一些。通过对上述承台接地钢筋电阻值的检测,共有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致使电阻不能一次通过,统计情况并绘制排列图如下:影响因素调查表(表二)序号项目频数所占频率(%)累计频率(%)检查时间检查人1L型钢筋焊缝长度与厚度不够2460602007.7.20汪献强王 俊2接地钢筋没有按设计要求进行环状连接1025853L型钢筋与桩基通长钢筋对应不准25904拐弯处L型钢筋的数量不够25

6、955接地极处锈迹清除不干净12.597.56测试仪及其他12.51007合计40制表:贺雷宁 日期:2007.8.7根据调查表,绘制影响因素排列图(图一): L型钢筋 焊缝长度与厚度不够通长钢筋对应不准钢筋数量不够锈迹清除 不干净 未进行环状连接测试仪及其他85%90%95%110203001002030405060708090100%60%N=402410197.5%22影响因素排列图 (图一)五、活动目标及措施(一)活动目标1、规范现场接地钢筋连接,争取一次检测合格,以免影响施工进度。2、通过QC活动,总结出一套桥梁综合接地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作业。3、培养一批新人,使

7、他们尽快成为技术骨干,更好地管理、指导施工。(二)活动措施1、制定完整的目标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成立专业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3、广泛开展交流经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实施奖励。五、PDCA 循环过程及控制措施(一)第一次PDCA 循环1、原因分析由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排列图可以看出,连接处的“L”型钢筋焊缝长度与厚度不够是导致接地电阻检测结果偏大的主要原因。针对连接处的“L”型钢筋焊连质量问题,我们QC小组进行了认真分析与讨论,绘制出因果分析图(图二)。焊接不规范焊工责任心不强交底不明确技术人员检查不细致当没接触过,领悟不透未交到作业层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工人技术不熟练焊接人员不固

8、定职工队伍缺乏焊工工人未经培训上岗钢筋未按设计要求使用L型钢筋未发挥连接作用钢筋弯折角度不准对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法料人 连接处“L”型钢筋焊缝长度与厚度不够没按程序进行,未自检因果分析图(图二)2、要因确认从上面的因果分析图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的原因的所有末端原因,逐条对其进行要因确认如表三所示。 要因分析表 表三序号原因时间确认结果1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2007.8.5是2新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2007.8.5否3对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2007.8.5是4自己的专业队伍太少,缺乏焊工2007.8.5否5未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筋2007.8.5否6“L”型钢筋未充分发挥连接作用2007.8.5否7未按

9、程序进行,没有自检2007.8.5否8没有接触过,领悟不透2007.8.5是 制表:贺雷宁 日期:2007.8.73、制定对策根据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如下: 对 策 表 表四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1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技术人员,尤其是要加强新分配大学生的教育培训 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武耀项目会议室2007.8.102对操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人操作技能水平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贺雷宁工地现场2007.8.103没有接触过,领悟不透学习图纸验标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工艺进行专项技术交底贺雷宁汪献强孙俊强王 俊工地

10、现场2007.8.10制表:贺雷宁 日期:2007.8.84、对策实施实施(一)对技术人员,尤其是新分配大学生的教育培训2007年8月8日小组组长武耀组织全项目技术及质检人员进行培训讲座,重点对公司质量管理办法及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了讲解,使所有参加人员都明确了质量责任,提高了质量意识。负责人:武耀实施时间:2007年8月8日目前实现情况:自从对技术及质检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后,每位技术人员都能切实负起责任,质量意识大大提高。实施(二)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为了使工人能够尽快掌握综合接地钢筋连接方法及焊接工艺,项目部请局指挥部总工、工程部长、试验室主任等人到工地对工人进行施工指导施工。负责人:贺雷宁实

11、施时间:2007.8.10目前实现情况:操作工人们熟悉了钢筋连接与焊接工艺,综合接地电阻检测合格率大大提高。实施(三)进行综合接地专项技术交底小组对技术人员进行综合接地专项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经常到现场检查指导,从过程控制。负责人:贺雷宁、汪献强、孙俊强、王俊目前实现情况:技术交底交到作业层人员手里,每位操作人员都熟悉接地钢筋连接方式与焊接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一次检测合格率大为提高。5.组织讨论8月15日,我们QC小组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过第一次PDCA循环,测试的电阻值明显降低了,一次检测结果80%均能通过,只是阻值大部分分布在0.80.99这一区域内。但仍有

12、部分承台的接地电阻要通过检测两次、三次甚至四次才能通过。为此,我们QC小组针对检测不能一次及时通过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排查原因,必要时可请示专家,责任到人,现场紧盯,争取接地电阻在检测时一次通过,且把阻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些。对此,我们QC小组开展了第二次PDCA循环。(二)第二次PDCA循环1、现场调查8月20日,我们QC小组又检测了七工区340#、344#、346#及八工区448#几个承台,检测结果不能顺利通过,通过仔细排查,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原来是承台中按设计用16圆钢作为接地钢筋,为了节约成本决定承台接地钢筋采用结构钢筋,但在利用承台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后,8根桩基与承台底层钢筋网片连接时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或虽构成回路,但回路个数较多,环状连接较乱,参与连接的钢筋较多,致使钢筋自身电阻大而影响测试结果。2、原因分析根据我们的现场调查,我们分析得出不是构成单独的一个环状连接,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见下面的因果分析图(图三)。连接较乱连接钢筋位置不准操作连接不明确没有形成环或环接个数太多多焊或漏焊连接对交底内容概念不清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进度连接过程不检查法人不是构成单独的一个环状连接接对图纸与设计领会不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