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615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北京城建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励志QC小组、工程概况北京京东方8.5代线工程,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生产工艺最复杂的液晶显示器工程项目, 其中2号厂房建筑面积21万m2。平面尺寸303X 180m,地上4层,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 结构采用大空间及大跨度柱网,柱网平面尺寸16.2X 16.2m,一、二层框架柱截面尺寸1.3X 1.3m,三、 四层框架柱截面尺寸1.0X 1.0m。工程中净高超过10m的高大混凝土柱共486根,其中净高达到13m的高大混凝土柱多达42根。2#建筑典型剖面图如下:屋面(II合楼扳)二、团队介绍小组成立于2010年3月,小组类

2、型现场型,小组成员积极开展QC活动,利用QC方法不断解决施工 中的技术难题。小组共有7名成员,平均年龄31.5岁。具体情况见下表。小组成员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小组分工1李强国男39本科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组织、协调2宋玉男37本科工程师执行经理PDCA体系运行3王宝全男36本科工程师项目总工方案编制、落实4周志强男25本科助理工程师质检员技术指导反馈信息5赵中军男27本科助理工程师技术员信息统计6肖彭男25本科助理工程师现场工长方案执行7王建政男32高中技师操作工人实施、操作制表人:赵中军制表时间:2010年3月5曰三、选择课题活动初期,小组成员抽查了本工程中先期施工的部分混凝

3、土构件,统计了观感质量差的构件数量。序号构件名称抽查构件数量问题构件数量问题百分率1梁130129.2%2板5048%3柱(h6m)501428%制表人:赵中军制表时间:2010年3月5日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已施工的混凝土构件中,当柱高度大于6m时,出现观感质量问题的百分率急 剧增高,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出于本工程的重要性以及该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确定小组课题为:提高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四、现状调查4.1与同类工程比较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当框架柱净高大于6m时,为了确保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一般采用 分次施工的方式,但此种方法需在一根框架柱上重复一个甚至几个同样的工作循环,使施

4、工总周期大大加 长,且增加了混凝土接茬数量,非常不利于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出现高大柱及桥墩时,由于柱截面大且通常为异形截面,一般采用定型钢模板施 工,此种方法可以确保模板质量,但施工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对于工业厂房的施工不太适用。4.2施工中常见问题调查我们组织小组成员对本工程先期施工的现浇高大混凝土柱进行了实测实量,共检查了 200个点,统计 了高大柱施工中较易出现的几类质量问题:1、垂直度偏差大;2、阴阳角不方正;3、表面平整度偏差大;4、混凝土接茬错台;5、其它。4.3主要问题确定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确定高大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序号质量

5、问题描述问题点数频率累计频率检查人1垂直度偏差大4981.7%81.7%周志强、赵中军2接茬错台46.7%88.4%周志强、赵中军3平整度偏差大35%93.4%周志强、赵中军4阴阳角不方正35%98.4%周志强、赵中军5其它11.6%100%周志强、赵中军合计60100%制表人:赵中军制表时间:2010年3月10日根据质量问题统计表,绘制质量问题排列图:累计频幸ic频数5m时,混凝土柱成型垂直度8mm。制图人:赵中军制图时间:2010年3月10日因此,我们设定活动目标为:高大混凝土柱观感质量合格率达到94%,合格标准为:混凝土柱垂直度 8mm。六、分析原因小组成员对能够影响到高大混凝土柱垂直度

6、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树状图。制图人:赵中军制图时间:2010年3月20日七、确定主要原因7.1根据各末端因素,绘制要因确认计划表,具体如下: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负责人时间1技术交底不到 位检查有无技术交底 记录查看记录 现场考核有且100%实施赵中军2010.3.252临时转换工种检查工种流动情况调查分析主要技术工种 不换岗位肖彭2010.3.253机械陈旧检查机械完好率现场验证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周志强2010.3.254无定期维修保 养检查日常维保情况查看记录定期维保且有 记录周志强2010.3.255材料进场未严格检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及进场记录现场验证材料性能符合 标

7、准要求周志强2010.3.256面板及龙骨刚 度不够检查模板方案及受 力分析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合理选材,确保 性能赵中军2010.3.257柱箍及螺栓强 度不满足要求检查模板方案及受 力分析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合理选材,确保 性能赵中军2010.3.258支撑体系设置 不到位检查施工工艺及现 场实操情况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工艺合理,且严 格按照标准实 施周志强2010.3.259高处作业,施工 难度大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现场验证安全防护设施 齐全有效肖彭2010.3.2510未全程监控测量检查施工过程测量 控制情况现场验证 调查分析施工中全程监 狈J周志强2010.3.2511测量工具精度 不够检查测

8、量工具精度调查分析测量工具精度 满足要求肖彭2010.3.25制表人:赵中军 f制表时间:2010年3月20日7.2对末端因素进行逐项要因确认 7.2.1要因确认一末端因素:技术交底不到位 标准:交底到位,且100%实施实测:2010年3月21日,由赵中军检查了对施工班组的交底情况,并进行了考核。 发现交底齐全,执行情况良好,施工班组比较熟悉施工工艺,了解规范要求,考核合格 率达到92.9%,对高柱施工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考核情况统计表施工班组班组人数考核情况合格率不合格合格良好王长荣班806393592.5%王建政班604253193.3%合计14010646692.9%制表人:赵中军制图

9、时间:2010年3月21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判定为非要因。7.2.2要因确认二末端因素:临时转换工种 标准:主要技术工种不换岗位实测:2010年3月20日,由肖彭对施工班组人员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班组中的 壮工存在较普遍的人员流动情况,但主要技术工种比较固定,很少更换,班组内具有1年及 以上本工种实践经验的工人超过半数,不影响施工质量。5面板及龙骨问题情况统计表施工班组班组人数从事本工种时间1年及以上半年至一年1个月至半年不足一个月王长荣班8043434343王建政班6031313131合计14010646692.9%制表人:赵中制图时间:2010年3月20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判定为非要因

10、。7.2.3要因确认三末端因素:机械陈旧 标准:机械设备性能良好实测:2010年3月21日,由周志强对现场所用机械进行了检查,发现机械设备虽不是 新购,但设备性能良好,可满足施工需求。判定为非要因。7.2.4要因确认四末端因素:无定期维修保养 标准:定期维保且有记录实测:2010年3月21日,由周志强对现场机械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各种 设备均定期维保,且均有维保记录,不会影响施工质量。判定为非要因。7.2.5要因确认五末端因素:材料进场未严格检验 标准:材料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实测:2010年3月22日,周志强检查了材料进场记录及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发现模 板材料质量良好,质量证明文件齐

11、全有效,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判定为非要因。7.2.6要因确认六末端因素:面板及龙骨刚度不够 标准:合理选材,确保性能实测:2010年3月22日,赵中军检查了模板方案及现场施工情况,发现施工中,模板 仍采用传统的散拼木模,面板为15mm厚竹胶板,龙骨为50X 100mm方木,面板及龙骨无法 承受高大混凝土柱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侧压力,部分面板及龙骨在首次使用中即出现了过 大变形,导致柱表面观感差,垂直度偏差大,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现场抽查了 30片使用过 一次的柱模,并统计了检查结果。序号出现问题问题数量1面板变形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面板出现劈裂。72方木龙骨挠度过大,不能恢复原状,局部出现

12、断裂痕迹。3制表人:赵中军制图时间:2010年3月22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判定为要因。7.2.7要因确认七末端因素:柱箍及螺栓强度不满足要求 标准:合理选材,确保性能实测:2010年3月23日,赵中军检查了模板方案及现场施工情况,发现施工中,柱箍 采用6 48钢管,螺栓为普通6 16对拉螺栓,柱箍及螺栓虽进行了加密设置,但仍无法满足 高大柱的施工需求,部分柱箍及螺栓变形明显,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且无法再次周转使用。 现场抽查了 50套柱箍及对拉螺栓,并统计了检查结果。柱箍及对拉螺栓问题情况统计表序号出现问题问题数量1柱箍截面变形,影响受力82柱箍出现较大弯曲,无法再次周转63对拉螺栓弯曲,影响使

13、用94螺栓丝扣损坏,无法再次周转6制表人:赵中军制图时间:2010年3月23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判定为要因。7.2.8要因确认八末端因素:支撑体系设置不到位 标准:工艺合理,且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实测:2010年3月23日,周志强检查了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发现施工中虽设置了钢管 支撑,但设置数量较少,支撑整个高柱模板体系困难,模板上口容易出现较大位移。现场检查了模板安装完成的高柱30根,并统计了支撑设置情况。模板支撑情况统计表序号支撑情况统计数量1每侧4道支撑,每道支撑设两根钢管,支顶牢固82每侧3道支撑,每道支撑设两根钢管1973每侧支撑少于3道3制表人:赵中军制图时间:2010年3月23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判定为要因。7.2.9要因确认九末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