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66592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和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最近多次提到的“供给侧改革”一词成为财经界的热议词汇,显示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经济和政治出现什么样新的转变和改革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供给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找到答案!什么是供给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 并取得了较大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

2、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供给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关心的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

3、算。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认为,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在分析经济政策对行为的影响时,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

4、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 ,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里根经济学?美国经济于20世纪60年代末步入低谷,在经济的衰退和宏观调控的混乱之中,里根于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基于自身保守主义理念,里根政府结合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货币主义等保守主义经济学说,推出了一整套经济措施

5、,扭转了美国经济的衰退,被称为“里根经济学”,里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包括:减税。大幅降低公司相应税率;降低储蓄收入的税负;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可折抵税收。里根政府推出的大规模的减税政策,有效地减轻了美国企业的负担,不仅于此,许多重要行业的企业还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补助。里根政府的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从1983年开始,美国企业以强劲的势头复苏,高技术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削减联邦政府预算。里根政府秉承保守主义理念,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减少政府预算开支,削减了政府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如食品券、儿童抚养补助、医疗补助、失

6、业保险金、伤残保险金、退伍军人福利和老年残废救济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减少或取消,政府开支大为减少。撤销和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规章。当时的美国企业不仅负担着较日德等国竞争对手更高的税率,更受各种国内法规的严格限制。里根上台后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美国政府事实上放弃了严格执行反垄断的谢尔曼法,并对一系列不利于美国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控制货币发行,造成了事实上的高利率。面对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趋势,里根大力支持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货币主义实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为美国经济下了一剂猛药。紧缩政策首先对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1981年失业率迅速上升,达到惊人的10.8%。1

7、9811982年,美国发生了显著的经济衰退。但里根不顾压力坚持紧缩政策,到了1983年,美国通胀率下降到了3.2%,1984年美国的通胀率为4.3%,而同时期美国经济亦开始恢复,失业率也从历史最高点开始缓慢地下降,美国经济逐步摆脱了持续十余年之久的滞涨局面。放松对金融机构和贷款的管制。大萧条时代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必须分业经营,并采取分业监管,特别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经营领域一定要严格分开: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来融资,投资银行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发行证券。里根上台之后大力推进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1982年,美国会通过了甘恩圣哲曼存款机构法案,使得存款机构的贷款和投资

8、渠道大为拓宽。1986年的税改法和1987年联储政策的改变,更放宽了对于银行从事混业经营的限制。增加军费,既是需求管理,也是供给政策。里根政府大力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和预算,却大大增加了军事方面的投入,使得美国产业进一步军工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加军备开支,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政府购买,从而该项开支可被纳入需求管理的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供给学派理论的刺激供给的政策,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军费开支,里根政府成功保证了国内旺盛的需求,并使得美国企业在技术上占据了一个制高点。里根经济学的中长期效应刺激了美国企业的创新,为克林顿时代的繁荣打下基础。里根经济学刺激美国企业的创新

9、活动,在里根政府多项措施的推动下,美国科学界和企业界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为信息技术革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一,军事技术成为技术发展的先导。美国素有军工产业与民用产业互动的传统,里根政府竭力强化美国在军工产业方面的优势,投巨资于军工产业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从德日等国手中重新抢回了技术制高点,军事技术成为美国技术发展的开路先锋。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里根政府积极推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并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使得在信息技术革命中,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使得传统产业以更新的面貌出现,有力地扭转了美国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的颓势。第三,注重以金融手

10、段来推进创新。任何创新活动都需要资金支持,在创新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尤其如此。里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作用,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里根任总统时推动国会通过股票期权激励法,允许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股票期权作为创新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酬金,如果他们的收入是股票期权的形式支付,则课税时间可延迟到股票出售以后,这样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就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支持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严重财政赤字。尽管里根经济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里根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增加军事开支、减少企业的税负、对特定企业进行补贴等,均会造成庞大财政赤字。到了里

11、根卸任总统的198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已飙升至2万亿美元。里根政府大力减税,短期内对创新和减轻企业的负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从中长期来说,则不利于政府履行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从而造成政府功能的弱化和失衡。里根经济学虽然重视刺激供给,对这种产业转移却并没有做出多少有效的反应,其所能拿出的应对办法只有减税一途。但现代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需要税收上的优惠,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发挥作用,在产业规划、供应链完善、配套设施等诸方面切实发挥影响,为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囿于保守主义理念自由放任。里根经济学是以刺激供给而著称的,但在完善产业政策和配套设施、遏制产业转移方面,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加剧

12、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带来了深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里根推出自己的经济政策,不单是为了解决当时美国的经济乏力问题,也有为了在与苏联的竞争中重新夺取主动权的考虑。里根政府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却极力增加在军事上的投入,从客观角度来说,此项政策为新的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当时却给苏联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跟进美国的新一轮军备计划,从而使得本就失衡的苏联经济不堪重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中国的新供给主义新供给主义的基本主张:只有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重视熊彼特增长,重启斯密增长,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才能够得以不断提升;只有放弃传统产业政策,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恢复“供给自动创造

13、需求”的理想经济运行机制;只有从“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入手,才能真正解决房价、物价等顽疾;只有从“供给贡献和边际报酬”出发,才能确保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新供给主义不等同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要求政府完全退出市场经济,回归守夜人的角色。而新供给主义要求政府先把多年来实施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干预所遗留的供给抑制因素全部革除后,方能逐步退出。也就是说,政府仍然需要在解除供给约束、解放生产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须置于严格、透明的制度约束之下。六个核心1、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模减税。2、放松政府管制,减少行政审批。3、减少垄断,促进市场自由竞争。4、推进国

14、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5、改进资源和基础服务价格形成机制。6、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成本“八双”主张“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支持国民全球创业。“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人的城镇化或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这需要服务业大发展来创造机会。“双减”加快实施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双扩”在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国家的开放,并适度扩大国内基于质量和效益的投资规模。“双转”尽快向放开“一胎化”政策转变,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双进”国有、非国有经济应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共同进

15、步摒弃两者之间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双到位”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两者良性互动、互补。“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积极推进金融配套改革创新。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改革现在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其实在供给侧改革提出之前,中国经济学术界也基本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单纯依靠原有的体制性改革实际上已很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空

16、间已经变得极其有限,中国改革必须开辟新的篇章,从这一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可谓适逢其时。本轮经济危机之后,各派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纷纷登场,中国最先实行的“四万亿投资”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后来的货币紧缩又是采纳的奥地利学派的主张。在这期间供给主义学者一直也在酝酿,他们反对用财政和货币的角度调控经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供给侧改革,也就是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在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争锋之后,新供给主义渐渐登场。最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第一次真正地进入中国政策语言,但尽管如此,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却不是从最近才开始的,比如放松计划生育就是典型的一个供给侧改革措施,简政放权也是典型的供给侧改革措施,工信部一直力推的工业改造,智能制造也是典型供给侧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