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240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推荐方案(G+F+A+N+A线)起于成都经济环线高速(即成都三绕),对接成都新机场高速南线,设置芦葭枢纽互通与之转换,路线向南,经仁寿县龙马镇东侧,与S40遂资眉高速十字交叉,设置富加北枢纽互通与之转换,后过仁寿县富加镇东,上跨G4215蓉遵高速GK42+171(成自泸高速宝飞互通),设宝飞枢纽互通与之实现交通转换,路线向南,宝飞镇以东,涂家乡东、经汪洋镇大革、四公乡东、松峰乡马草湾、沿威远县小河镇西侧,后沿越溪河向南至心同村、大车村、庙埂村、至双古镇东侧、铁厂镇以西、在烂壶冲水库东侧上跨乐自高速,后经度佳镇以东、杨佳镇以西、河口镇以西、合什

2、镇以东、沿越溪河东侧,经古罗镇沙沟村、观音镇以东、后经隆兴乡以东,过同盟村,半边屋基、簸箕箩、二洞子湾头、止于乐宜高速(G93)AK122+519中峰寺,对接宜宾过境高速公路西段。项目地理位置见下图。图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路线全长157.025km,其中简阳市境内约9.2km,眉山市境内约56.734km,内江市境内约2.10km,自贡市境内约46.36km,宜宾市境内约42.63km。主要控制点:成都经济环线高速(芦葭镇)、遂资眉高速、成自泸高速、宝飞镇、汪洋镇;威远县小河镇;荣县双古镇、铁厂镇、乐自高速、河口镇;宜宾县合什镇、观音镇、乐宜高速中峰寺。项目建设共占用土地1556.25hm2

3、,其中永久占地1307.42hm2,临时占地248.83hm2。其中:主体工程建设占用土地1307.42hm2,包括耕地682.87hm2、林地328.23hm2、住宅用地197.36hm2、交通运输用地79.60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76hm2;临时工程占用土地248.83hm2,包括耕地83.71hm2、林地164.26hm2、交通运输用地0.65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21hm2。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3361.73万m3(自然方,下同),填方总量2645.86万m3,区间调配124.45万m3,借方总量145.34万m3(其中:取土场取土61.93万m3,购买砂砾石换填83

4、.42万m3),表土综合利用175.10万m3),弃渣总量为686.11万m3(其中:土方240.28万m3,石方445.83万m3,合松方1001.69万m3)。项目共设置2处取土场,32处弃渣场。项目推荐方案永久占地范围内拆迁建筑面积67.74万m2。另外,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拆迁电力电讯混凝土电杆5135根,通讯电缆光缆63281。本项目拟于2017年1月开工,2020年底建成通车,建设期约4年。项目推荐方案估算总投资235.96亿元。2路线比选及重要环境要素分析1、在综合考虑工程因素、地质因素、社会经济、城镇规划、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空气、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工可”的推

5、荐方案是可行且合理的。2、重大环境敏感区域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本项目观音镇至中峰寺段走廊带,主体设计单位同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线路设计期间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为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线路完全绕避该风景名胜区为最理想的方案。由于四川储备物资管理局四七三处位于宜宾县隆兴乡以东,风景名胜区东北面,与风景名胜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结合道路技术要求、绕避风景名胜区与四川储备物质管理局四七三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仅有一条绕避方案可行,即:A线。将A线方案征求四川物资管理局四七三处意见,保密单位对于A线走向不予同意(依据四川储备物资管理局四七三处的关于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的复

6、函中提到,“由于A线路距离我处仓库较近,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我处仓库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项目观音镇至中峰寺段绕避风景名胜区的方案不成立,只能穿越风景名胜区经过。结合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对核心景区的划定和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同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商定了N线方案。该方案绕避了越溪河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对生态环境破坏均处于可控范围内,工程量及线路长度均小于A线,且具有唯一性,因此最终提出推荐方案为:N线。3、饮用水源项目不涉及城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4、城市、城镇规划拟建项目符合相关城镇规划。项目建设得到四川省住建部门的选址意见同意。5、文物保

7、护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范围,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文物保护单位构成影响。6、重大基础设施拟建项目与所在地区现有重大基础设施干扰较小,能够保证现有电力、水利水电、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3社会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建立农业产品快运通道,提高农民收入;缩短城乡距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可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提供快捷的交通条件,促进更多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越来越多的选择,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及项目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推荐方案永久占地范围内

8、拆迁建筑面积67.74万m2。另外,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拆迁电力电讯混凝土电杆5135根,通讯电缆光缆63281。地方人民政府已承诺做好相关拆迁安置工作。4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现状穿越区域涉及成都市简阳市、眉山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等区域,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10)的三级分区,其所涉及区域在一级分区上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生态区,二级盆中丘陵农林复合生态亚区,三级生态功能区中简阳市属于沱江中下游城镇-农业及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眉山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等涉及区县则属于岷江下游农业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1)植物物种、植被评价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25科,360属575种(基本以

9、可视范围内的植物及结合文献记载根据生境推测可能分布的植物种类)。评价区内蕨类植物21科,37属,61种,基本为亚热带区域常见的蕨类植物,如凤尾蕨、井栏边草、贯众、狗脊蕨、日本金粉蕨、卷柏、瓦韦等种类,由于评价区的线状特征,成都-仁寿和仁寿-宜宾段略有差异,但整体差异并不大,因为评价区内的蕨类植物基本是广布型物种。评价区内裸子植物仅有8科,8属,8个种,包括马尾松、柏木、柳杉、杉木等,其中马尾松和柏木是评价区最多的物种之一,杉木和柳杉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评价区被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96科,315属,506种,占评价区总物种数的88%,常见乔木树种为油樟、黄杞、枫杨、桤木等树种,灌木物种如黄荆、

10、盐肤木、楤木、细齿柃等为常见物种,草本则以菊科和禾本科的各种田间和路边杂草等最为常见,此外评价区尚有毛竹、慈竹、硬头黄竹等多种竹类特别是自自贡以下的宜宾段,竹类物种丰富多样。经两次野外现场并未发现评价区范围内有古树名木分布,但有珍稀保护植物小黑桫椤、金毛狗、油樟等三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确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油樟为人工种植,集中分布于宜宾县观音镇和隆兴乡。小黑桫椤、金毛狗分布于隆兴乡越溪河两岸的竹林内,小黑桫椤种群数量较多,且在越溪河两岸道路旁的竹林里生长良好,金毛狗数量较少,样线调查显示宽15m,长1km的样线有3-4株,而小

11、黑桫椤则有50-100株左右。(2)动物评价区共有陆生动物约24目60科213种,物种较为丰富,在四川全省的陆生动物比重较大(见表4.4.3-1)。其中,兽类有6目14科33种,两栖类有1目3科8种,爬行类2目9科26种,鸟类15目34科146种;共有保护动物20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保护动物中,鸟类最多,共10种,包括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省级保护鸟类;其次为兽类,共7种,包括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省级保护动物;爬行类保护动物共有3种,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无两栖类保护动物。评价范围内无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分布,在评价区分布的保护动物中,以

12、鸟类较为常见,如小白鹭、鸢、董鸡、斑头鸺鶹、大拟啄木鸟等;爬行类保护动物(龟、鳖)于农水河、通江河、越溪河、沙溪河等沿线河流中偶尔可见,存在一定的数量;兽类保护动物很少发现,多为资料记载存在种,仅在无人迹活动的林中偶尔可见部分种类,且多在夜间或晨昏时分,如大灵猫、小灵猫、林麝、豹猫等。(3)水生生态调查表明,本项目沿线所涉及的农水河、通江河、清水河、越溪河、沙溪河等水体共有鱼类约54种,隶属5目10科,主要为鲤形目鲤科鱼类,鲤科鱼类约36种,占总种数的66.67%。这些鱼类中无珍稀保护鱼类分布,均为岷江、沱江水系江河常见鱼类。此外,工程河段鱼类数量种类较少,更无鱼类三场分布。常见浮游动物约有1

13、3种,生物量在00.025mg/L范围内变化,年均值0.002mg/L;密度变化范围为0到1.75个/L,平均0.19个/L;以船卵溞、微型裸腹溞、短尾秀体溞、简弧象鼻溞、舌状叶镖水溞、广布中剑水溞、台湾温剑水溞为优势种(属)。总生物量季节变化与浮游植物一致,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桡足类密度与枝角类接近。(4)生态系统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农业景观和森林景观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和林地是评价区景观的基质,景观组织与周边生境的交流渠道畅通,开放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并可增强动植物种群的共生性。耕地和林地植被覆盖率高、异质化程度高,很容易维护它们的基质地位,从而达到增强景观稳定性的作用。

14、2、生态影响由于拟建公路沿线群落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常见和广布种,且沿线绝大部分地区为农业生态区和林业生态区,而林业生态区中以人工林占优势,植被的次生性较强,因此工程施工对沿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工程施工对植物的干扰和影响只体现在工程施工局部地段,除了永久性占用植被的破坏程度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外,临时用地是短期的、可恢复的。评价区内的两栖类主要生活在农田、溪流及附近的草丛及灌丛中,施工区与其临近区域的植被、生境相同,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种群的生存不会造成大的威胁。爬行类将由原来的生境转移到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的生活,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对其影响是暂时的。鸟类具有强的迁移能力,无论对食物的

15、寻觅,饮水的获得,项目的建设对它们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拟建公路的线路及附近区域有许多兽类的替代生境,且兽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评价区周围找到相似生境,施工活动不会对其生存有大的影响,加之这些种的分布范围较广,繁殖力也较强,且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本项目的施工对其影响有限。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分布。3、主要生态保护措施下阶段设计应进一步优化局部路线设计,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工程在进行路基填筑、临时施工场所等进场前,应对上述场地的表层有

16、肥力的耕作层土壤集中堆放并进行保护,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在设计文件中应按上述原则提出或细化表层土剥离、堆存和保护工作,并对施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在引道边坡绿化和临时场地复耕和恢复林地时,应充分利用剥离的有肥力的表层土壤,避免重新取土。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尽量控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方案,有效降低项目建设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景观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在所有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公路边坡、房前屋后等区域。恢复时对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恢复,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过程中将完全采用当地树种、草种。在施工中尽可能地防止燃油泄漏和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等随意排放;对工程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