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66011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8届湖北省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5月押题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武汉大学

2、樱花绽放,花香四溢,前来赏花的游客不绝如缕。为了优化管理,学校今年首次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B.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C. 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内容却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D. 在反腐斗争中,我们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E.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双体式沉管技术已能满足施工间不容发的“毫米级”精度要求。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

3、而且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B. 去年,太原钢铁宣布成功制造碳化钨球珠,正式结束圆珠笔产量第一大国每年花费1500万美元进口笔尖钢。C. 文化自信强不强,思想解放够不够,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足不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D. 金嗓子喉宝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金银花、西青果、罗汉果、石斛等配制而成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3陈先生的四位朋友都家有喜事,他希望表达自己的诚挚祝愿,下列祝词中不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个朋友新婚,祝语曰“顷悉阁下合卺之喜,花烛筵开,谨祝幸福,白头偕老”。B. 一个朋友的公司开业,陈先生贺曰“兹值宝肆宏开,望生意鼎盛,骏业日新”。C. 一个朋友的

4、女儿考上大学,祝语曰“欣闻令息雁塔题名,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D. 一个朋友刚新添了一个儿子,陈先生写信祝曰“闻育祥麟,可庆可贺,遥以致贺”。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华的智慧一书“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说:“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的智慧。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问道,道即真理,亦最高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张岱年先生将“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若想真

5、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区别于大而化之地讨论中国文化的数以千计的著作。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索”“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特质。“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它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老子的有些著作中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

6、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地与威权决裂。关于儒道之区别,作者说:“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约束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容纳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

7、中。他在本书序言中说:“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此种高屋建瓴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们,超越他们的旧哲学。他在书中还提出任何文化形式也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的,它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时

8、代性存在,依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评张岱年主编)4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中“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B. 张先生在书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从老子的“道”的理论中找到依据。C. 书中关于老子的研究认为摆脱了神灵崇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是老子著作的显著特征。D. 著作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庄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

9、题逐层运用材料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树立民族文化复兴的观点。B. 在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C. 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是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D. 文章第三段引用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之所以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B. 因为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

10、家思想的有益补充。C. 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有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D. 张岱年先生既认为中国文化是独立于西方智慧的另一种人类文明,同时又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才能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田野阎连科说起田野,委实人为地有了过多的诗意。但它诗性的本质,却是极少有人去发现,去展示,去述说。我们看到的田野的文字,如同山梁上叠起的阳光,一杆杆、一束束,把黄褐色的土地照得很是溢光流彩了,十二分地金银化了,可那些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的笔忽略去了。也读到过田野上生发的苦难的文字,泪成得很呢,血也红得很,然

11、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新的温馨的丰沃,也是很少有人看到。我想,田之所以称为田野,并不是因为收割前它四处漫流着黄灿灿的麦香,不是秋天那个很少的天数里,山上山下,漫无边际地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色泽。这些都未免太为诗情,太为次要。我是这样想的,你既然是田野,你不生长庄稼你干什么?作家和诗人都是田野的外姓人家,只有农民们不是。那些人喜欢面对田野惊惊乍乍。老成的农民们,面对田野是什么也不说的,他们月深年久的沉默,和田野深处那没有形声的诗性,其实有着无尽的沟通和暗合。如果你们觉得我还像个农民,记得我的祖祖辈辈都还埋在田野里的话,或多或少,就请信我这么一句:真正的田野是没有

12、的。诗是诗人们的诗,文是文人们的文,田野上并没有那些优美的景物,没有那些诗文。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农民不把田野称田野,农民称田野只说一个字:地。田野这词语本身,就是被诗化了的。几分的诗意,就隐含了几分美美妙妙的假。地,才是还原了田野的本身哩。地也并不是说有土就是地,必须有劳作,有风不调、雨不顺,必须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从哪一辈开始,祖先们就都埋在那里,连骨头都化成了雾浓浓的土,不小心才会偶见一块布满细小蜂窝的骨核,这才算勉勉强强有了地样。还应该说的,地上不一定要有战马的蹄痕,牛蹄比战马的蹄痕更为接近地心。马蹄太历史化了。田野已经被历史压得潮汗浸浸,那些真正在田野或地里生

13、存的人,却大多被历史挤到了马路边上,且似乎也是该着的,他们也那么地不以为然。我以为,地也好,田野也好,诗也好,文也好,真正的田野,不是土的丰厚或者贫薄,不是丰收或者歉收,不是马蹄或者牛蹄,该是庄稼和荒草之间,秋天和冬天之间,活着和死去之间,孤孤寂寂地站了一个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但他(她)是必必然然的农民,脸上布满了爷爷的皱纹,搭了一缕奶奶枯干在额上的灰白的头发,远远地瞧去,宛若一柱被雷击劈了的桩木,近了,你才看见,他或她的怀里,拖了一个死了的孩娃。孩娃的肚子鼓着,嘴角挂了浅红灿灿的笑。他是吃了新的将熟的毛豆胀死了的,所以他死了还笑。那人是去找埋藏孩娃的地方,走了千里万里,昼行夜宿,黄昏前赶

14、到了田野的一沃田头,说这里好哩,旱能浇,涝能排,你就在这儿活吧孩娃,你爷你奶还在家等着生老病死,我回去给他们准备棺材去了。也就把孩子埋在那儿走了。一路上没有回头望那小小的新坟,却叮叮当当留下一路的歌声:“一路的庄稼一路的土,一路的活人一路的丘,今天我从庄稼地里过,明天我往庄稼地里留。”这歌声是土地真正深刻的诗哩。这个时候,土地才真正有了历史,有了诗性,成了田野。我一直认为,历史并不是时间的持续,人生也不是时间的记忆,只有埋了孩子还一路唱着从土地上直走过的脚印才是时间、历史和记忆。那留下了这种脚印的土地,是真正的人生命运和田野的诗性。(摘编自阎连科散文,有改动)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5、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说田野”为标题,由田野所具备的诗性本质引出话题,先指出有些人不是真正清楚其含义,再用农民与土地的沟通、暗合来阐述田野的内蕴。B. 作者认为,先有土,经过血汗的奋战和浇灌,才逐渐成为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前赴后继,把土地沃成田野,赋予了田野诗性。C. 埋了孩子还唱着歌的农民,和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一样,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所以他们变得隐忍、麻木。D. 全文“说”田野,“说”既含描写之意,又有“论”的意味。“说”的对象是田野,也有田野上劳作的人;“论”了田野的内涵,也赞美了田野的诗性。8本文第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真正理解田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农民”这样的感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曰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