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65858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课件刑法第十八十九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第十八讲,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 二、叛逃罪 1、与军人叛逃罪的区别 2、与偷越国(边)境的区别 三、间谍罪 间谍行为有两种:1、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2、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四、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刑法第十九讲 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概述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放火罪 (1)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2)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 (3)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2、投放危险物质罪 (1)立法修订(2)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3)与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4)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5)与生产销售

2、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区别,3、爆炸罪 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5、失火罪 (1)客观上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 (2)过失的内容 (3)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三、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四、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五、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六、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交通肇事罪,一、概念: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要件: 1、客体:交通运输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2、客观方面:肇事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重大损失 3、主体:一般

3、主体。 关于非交通运输人员。 关于解释第5条、第7条的规定 4、主观:过失。对于违反法规可能是明知故犯。,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2005年) 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 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 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 D.按意外事件处理,苏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苏某早上七八点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学校后回家,沿着京保公路良乡段由北向南骑自行车行驶,行至村路口附近,准备从西向东横穿公路进入村中,当苏某的自行车前轮已经越过路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线时,适逢藏某驾驶两轮摩托车由南往北行驶,因躲闪不及,摩托车的前轮撞

4、在苏某自行车中部,两车均翻到在地,摩托车倒地滑行六七米,苏某被撞入路东的排水沟里,未受伤,而藏某因头部着地,造成重度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 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5、,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的客观条件图示:,刑法133条法条结构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种类及其性质,关于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关系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酒后驾车撞死一行人,下车观察时,发现死者是其情敌刘某,甲早已预谋将刘某杀死。甲的行为应为故意杀人罪,而不能定为交通肇事罪 B. 乙明知车辆的安全装置不全,仍然指使其雇员王某驾驶该车辆运输货物;王某明知车辆有缺陷,仍超速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1人死亡。乙与王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 丙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时,不慎将一装卸工人轧死。丙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 D. 丁在一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时,因疲劳过度将车驶出高速公路

6、,将行人常某撞死。对丁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案例讨论:张某行为的性质?,一日凌晨3时,张某驾驶东风大货车装运小麦,至某公路处,高速行车且注意力不集中,将骑自行车同向而行的

7、鱼贩曾某撞倒,汽车冲入路边浅水沟。张某见曾某昏迷不醒,动弹不得,以为其已死,遂将曾拖至公路北侧60米处田间挖坑掩埋,将曾某遗留物抛在公路两侧草丛和水沟中湮灭。张某待天亮后租车将肇事车拖出后逃离现场。 法医鉴定:曾某左眉弓外皮出血,左颧部表皮擦伤,左腋下表皮剥落,左小腿肌部有撕裂。气管、支气管均有大量泥沙,胃里有水和泥沙。符合生前入水窒息而亡,伤势未达重伤。,被告人李某,男,32 岁,某单位汽车司机。 被告人李某于 2002年 8月 17日上午 11 时,同装卸工刘某、王某等三人驾驶解放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准载重 8 吨,该批货物约重 13 吨多)。车超速行驶,当开到某乡政府的十字路

8、口时,将前方同方向骑车的季某连人带车撞出 20 多米,造成季某重伤(后因抢救不及时,在被他人送医院的途中死亡)。被告人见撞人后,为了逃避罪责,非但不停车抢救被害人,保护肇事现场,听候处理,反而继续加速行驶逃跑。一出租车司机看到此情景后,驾车追赶,并示意其立即停车,但李某对此根本不予理会。当跑出大约 3 公里到市郊一农贸市场附近时,路上的人很多。被告人为摆脱该,出租车,只顾逃跑,看到人多也不采取减速等措施,又把路边一骑车带着小孩的母女撞出12米,小孩当场即死亡,妇女撞成重伤,同时还撞伤在路边赶集的两位老人(重伤)。公安机关接群众报案后,在某路口设置路障堵截,示意李某减速停车。李某驶近并看到这一情

9、况后,仍拒不接受公安人员的停车指令,驾车虽未直接冲向机动车道的路障与交警,但紧打方向盘强行从北侧非机动车道穿越,径直撞向站在路上执行堵截任务的交警毛某,将其撞出 30多米。毛某当场死亡。后李某被公安人员抓获。,根据案情,分析下列问题: (1)被告人李某违章高速行驶将季某撞死的行为如何处理? (2)被告人李某第二次高速行驶,连续撞死、撞伤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3)李某驾车闯关,撞死交警毛某的行为如何论处? (4)如李某在第一次撞人以后,正在犹豫是否应停车救人,而同车的装卸工刘某却极力让李某赶紧逃离现场,则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论处? (5)假如李某第一次撞人后将季某搬到车上,行驶一段路程后见四周无人又将其搬下车,放到一个僻静的小树林里。后来,季某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那么,对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