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65729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高教版马费成课件第1章.绪论(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服务资源,前 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我司委托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及上述四个专业的主干课程,提出了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经济学课程建议采用工商管理类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确定了相应教材编写计划。教学基本要求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相关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总体要求进行说明,确定教学基本知识点。教学基本要求是各高等学校

2、组织课程教学、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有关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在使用本教学基本要求的过程中,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适应的调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年9月,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服务资源,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简介 教学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 委员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4次年会,在专家反复讨 论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经教育部认可,最终确定该学科 必修的5门核心课程及下属4个二级学科各4门共16门必 修的专业主干课程。由教育部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 本要求,并委托管理科学与工程

3、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 会组织编写该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经过几次教指委年会和专业小组会议充分讨 论,反复推敲最终定稿,统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分 社出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 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工作成果,希望该套教材的出版能 够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年9月,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服务资源,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总前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高等学校管理 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我司委托高 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管理科 学与工程类四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业工

4、程、信息 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上述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 和专业主干课程,提出了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经 济学课程建议采用工商管理类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 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编写相应教材。各门课程的教 学基本要求及相应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秋季陆 续出版,供各高等学校选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年9月,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服务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教学服务资源,主编简介,照片位置,第1章 绪 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三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始终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那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

5、这三种要素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作为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方式以及关于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在当代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贮和转换过程作用于用户时,就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资源,即信息资源。,本章基本内容,1.1 信息与信息资源 1.2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1 信息与信息资源,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 早期,

6、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在西方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 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0年后(即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他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

7、般公式,得到了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 布里渊直接指出,信息就是负熵。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他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在通信领域所展开的对信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里,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些也是申农、维纳、布里渊等人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哈特莱的信息定义仅仅是申农定义的特殊情形)。这些认识比仅仅把信息看做消息或通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1.1.1 信息的概念及

8、其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概念也在不断拓展。 当计算机出现后,信息被看做数据。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看做是信息的传递。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信息工作成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独立的产业。信息又被看做经验、知识和资料。,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信息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也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人类社会、自然界、思维,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及运动状态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征,由相应的信息来表现这种运动的状态和

9、方式。因此,信息可以说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网络世界把信息带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和不可或缺性。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包括在网络上传输的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集合体。,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

10、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由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因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产生信息,而且是不同的信息。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如果考虑到信息的产生、认识、获取和利用离不开主体人,并且必须从主体的立场来定义信息,那么,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就转化为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这里,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

11、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显然,在引入了“主体”这个约束条件后,信息定义的范围变窄了。 比较两个不同层次的信息定义可以发现,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完全可以认为,在人类出现以前,信息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只是没有人去感知、表述和利用而已。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因此也可以说,在人类出现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信息。,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

12、,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对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

13、)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也就是说,信息资源包括下述几个部分: 1.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2. 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3. 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4. 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

14、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在本书中,我们持广义的理解,但又不否认信息活动中信息要素的核心地位。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所谓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这里的信息活动包括围绕信息的搜集、整理、提供和利用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由于信息要素是信息资源的核心,为了探讨方便,本书许多地方仍然以狭义的信息要素资源为研究对象。,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s),即信息的来源,它的含义很广泛,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

15、同的内涵。 在通信领域,信息源被简称为信源。研究者认为:“信源也就是消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也可以是一个事件; 在传播领域,研究者认为:“传播的来源是指生成、制作和发送信息的源头或起点。传播的来源可以是个体即某个具体的制作、传递信息的人,也可以是群体指发生信息的部门或机构”; 在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者认为,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它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信息源可分为非文献信息源(包括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等)和文献信息源两大类型等等。,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

16、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 1. 自然信息源 ;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对“信息源”与“信息资源”进行比较,我们发现: 在时间序列上,信息源是信息资源的源,是先于信息资源的。从信息的开发利用上,信息源可以不断的转化为信息资源。 从信息来源上,信息资源包括一切信息的来源。 从信息本体论意义来讲,信息是系统状态的表征,而客观事物系统又是永恒运动着的,伴随着流变而源源不断的发出信息,因此信息资源包括一切信息源已经发出、正在发出和将要发出的所有信息,其范畴包括已经保存下来的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潜在信息。信息与它所表征的物质客体的这种可分离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源和信息资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信息源不等于信息资源,信息源是蕴含信息的一切事物,信息资源则是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