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519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SWOT视角的我国主要农业区粮食安全分析(下)李刘艳 2012-12-11 10:05:27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7期 2 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措施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据统计我国粮食生产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粮食商品量占全国的95%以上。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问题,就等于确保了全国的粮食安全。但是,当前主产区农民种粮效益低、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在利用行政、法律措施确保耕地的同时,还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确定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2、强化对征用耕地的经济制约并要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退耕还草与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矛盾,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对主产区农户和各种经济组织的引导,鼓励他们按照市场的要求,立足于粮食优势,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1 三大理念贯穿其中新阶段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价值规律在粮食生产中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必须用新的理念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新出台的国家粮食优质产业工程建设规划把科技的理念、产业的理念和区域的理念贯穿其中,为我国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首先,以科技的理念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是在耕地资源和水

3、资源双重约束下发展我国粮食产业的现实选择。我国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这种情况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只有突破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观念,由单纯“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库”、“藏粮于地”和“藏粮于科技”相结合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将通过完善和建设良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新品种选育、品种区试及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试验与集成应用研究,为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品种储备

4、;通过实施病虫害防控项目,改善粮食产业植保技术装备水平和能力;通过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提高土地肥力;通过推广喷灌、有效利用降水技术,解决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把科技的理念贯穿整个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其次,以产业的理念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粮食产业的客观要求。我国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但粮食的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加销脱节,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突破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观念,牢固树立产业整体发展的理念,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储运和流通,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

5、,针对我国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较低的现状,实施粮食转化加工项目,通过调整粮食加工企业的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社会资金参与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把产业的理念贯穿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机制保证。第三,以区域的理念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行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要求。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12个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条件优越,适宜粮食作物生产,但由于

6、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低下,产业体系不发达,粮食主产区的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打破过去单纯强调区域粮食供求自求平衡的观念,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引导粮食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粮食生产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就是要紧紧围绕12个粮食主产区,依据各个区域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引导相应的加工企业向该区域聚集,促进粮食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和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2.2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粮食主产区,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供给的大局”。因此,国家应从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

7、家粮食安全出发,制定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解决粮食主产区“穷则政”补助粮食主销区“富则政”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以保护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要统筹规划,保持适度规模。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建设适度规模的商品粮基地,是百年大计。商品粮基地不仅要有适合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也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所以,不能因一地的需要和一时的市场变化,轻易的改变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方向,自毁我国粮食安全的“长城”。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建设和提高新老商品粮基地,使商品粮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未来的粮食需要相适应,确保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2.3

8、 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改革粮食补贴方式。过去,国家有限的补贴用在了流通领域,即储仓各补贴和出口补贴。因此,当市场上粮食价格较低时,农民也得不到一点补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现有的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不少于13用来直接补贴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现有的粮食风险基金约302亿元,即拿出不少于100亿元对12个粮食主产区农民进行直接补贴。问题的关键是这些粮食补贴能不能被截留,因此,只有国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证补贴真正补到农民手里,才能解决粮价较低的情况下对农民造成的损失,解决粮食增产不增收的问题。2.4 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9、我们常说,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世界公民。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7%”将会越来越小,据有人估计,120年后,它将趋于零。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起来加以有效保护的话,这个趋近过程还可能会更短,会给中国带来灭顶之灾,可见,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多征滥占农民耕地是耕地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造成了农用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不断减少,威胁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为确保我国耕地面积的稳定,我国必须建立健全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耕地政策:各地应严格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滥占耕地的现象。特别是要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条例”,建立以粮食生

10、产为主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要树立节约用地、持续用地的观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减少撂荒现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5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中国可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要保障1316亿中国人民丰衣足食,使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进步。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千方百计地增产粮食,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农村劳动力虽然很多,但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掌握先进农业技术者寥寥无几,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了沉重的人口包袱,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

11、产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搞好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2.6 进行多极化网络型区域开发进行多极化网络型区域开发,培育出若干具有全国意义的核心竞争力地区,参与全国的区际分工和竞争,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如吉黑区域应发展优质玉米、优质稻谷,晋豫皖区域应发展优质小麦,湘鄂赣区域应发展优质水稻等。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66672htm,2011-3-15.2廖永松,21世纪全国及九大流域片粮食需求与预测分析J.南北水调与水利科技,2004(2):4

12、3-46.3李奇峰,东北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J.作物杂志,2005(4):3-6.4时寒冰,粮食危机来了!中国怎么办N.中国报道周刊,2008(4),87-89.5公茂刚、刘力臻,粮食禁运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求索,2009(3.)32-34.6关键,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05(12):39-43.7陈文胜,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38-43.8袁隆平,人民网EBOLroLLnews201102229427998.html.2011-2-22.项目基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8BA520A)。作者简介:李刘艳(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