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49370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通州区五大专项行动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 编制目的与依据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有效、科学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害,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南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2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通州区处置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为依据,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常备不懈”方针,以环境污染事故侦检、善后工作为重点,完善预警预防措施,加强应急处突演练,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形成领导统一、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决策科学、处置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全面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风险的实战能力。3 适用范围凡属通州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的现场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于本预案。(1)危险化学品及其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3)影响饮用水源地

3、水质的严重污染事故;(4)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害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5)其它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4 应急原则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必须遵循常备不懈、积极兼容,就近处置、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科学办事、技术应急的原则。5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界定,分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级)、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级)、一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级)四级。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2)因环

4、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的破坏事件,或因、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8)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的特大污染事故;(9)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

5、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因、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6)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

6、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事件;(7)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和进口货物严重核辐射超标或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8)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秩序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3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4)因环境污染造成部分河流及沿海水域部分面积污染,或多数乡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5)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

7、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死亡事件;(6)环保基础设施因人为破坏、自然损坏、合同纠纷等突然停止运转,造成对环境安全的严重威胁,扰乱地方社会经济运行正常秩序。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事件的;(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区环境保护局设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由应急领导组、现场处置组、现场监测组组成。1 区环境保护局应急领导组组成及职责1 区环境保护局应急中心组成

8、总 指 挥:丁建荣副总指挥:朱宝剑、陈 卓、蒋 军、邱少波、曹 雪成 员:吴东强、朱菊红、王 成、方淑琴、顾冬梅、王 宁、袁晓娟、陈晓剑、陆 军、吉志杰、黄海啸2 区环境保护局应急中心职责提供和解决处置应急事故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统一协调,做好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和技术准备;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健全我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档案,组织监察和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与上下级和其它相关部门的报告、指示、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事故及处理报告。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及职责 2.1

9、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 环保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落实到位,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组 长:朱宝剑副 组 长:吴东强组 员:朱菊红、张小将、李晓红、崔祝进、解银洁、顾 莉、鲁志军、吴振南、花 有、黄天文、曾玉华、曹振宇、江 伟2.2 办公室职责 贯彻落实区环保局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科室、各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环保局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完成环境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3 应急现场处置组及其职责1

10、应急现场处置组组成组 长:曹 雪副组长:王 成成 员:徐大德、季 斌、王亚中、潘巍慧、王 峰、樊天洪、顾咏梅、汪 晔、陈春雷、保春燕、沈爱军、沈超群、曹舟艳、黄锦祥、秦 琛、刘 云、张开飞、周颖果、朱建东、张 栋、顾 昊、范海斌2 应急现场处置组职责按照应急中心指令,组织监察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行动;组织监察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并对排污者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纠正,责令其停止或减少危害。协助现场监测组按照“应急监察预案”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程度;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污染事故处置的技术措施;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情况。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警戒和监督污染物的处置工作;负责对

11、外沟通联系;参与事故分析、信息上报工作。4 应急监测组组成及职责 1 应急监测组组成组 长:陈 卓副组长:方淑琴组 员:张素荣、曹煜文、凌幼莲、姜晓波、王 丽、张 洪、瞿 飞、陈 宇、曹 炜、张宗可、姚厅厅、郑金芳、杨 峰 2 应急监测组职责制定现场监测方案,明确主要污染因子,负责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确定污染程度,并将监测数据和污染特征及时报告现场总指挥和应急处置组。3、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1 处置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基本原则(1)以属地管理为主,各镇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事故负责。(2)对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处置以环境监察

12、部门为主,环境监测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3)预防为主,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大面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及污染范围、程度的扩大。(4)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关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控制的建议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昼减少污染范围。(5)采取适当对策措施对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处置,同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6)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进入现场进行处置。2 环境应急中心的主要任务(1)协助相关部门划定警戒区域,控制事故现场。(2)进行现场调查,向上级部门报告现场情况。(3)协同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判明污染物,提出处理意见,防止污染

13、扩大。(4)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等级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5)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责任人作出处理。(6)负责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7)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8)向上级报告污染动态。4、监测与预警1 监测1建立监测系统全区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日常监测工作,负责对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及时传递、定期发布环保综合信息。2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有责任向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举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隐

14、患,有权举报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管职责的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通报相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2 预警4.2.1 建立预警系统建立统一、科学的环境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对环境污染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信息数据库,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事故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4.2.2 应急准备和预防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上报的可能导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对特别严重的可请示市政府同意后,发布预警信息,并按照应急预案做

15、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区政府,建议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和专家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险情,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有关镇(区)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5、报告制度1 报告范围1.对生态环境或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2.对生态环境或公众健康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信息。2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1.责任报告单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单位、发现单位、知情单位等。2.责任报告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单位、发现单位、知情单位等主要负责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3 报告时限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后,30分钟内报告至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报告南通市应急指挥机构。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4 报告种类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