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3451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评写作方法与技巧(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评心得交流,满孝明,Logo,、 网评的实际意义,目 录,一,、常见的几类网评,二,、网评的基本结构,三,、网评的六个技巧,四,、网评的练习途径,五,一、网评的实际意义,很多同志认为网评是无意义的工作,其实这要看你是如何写网评。诚然,不切实际表达和违心的阐述确实让人心生厌倦,但是如果能将网评与我们周围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就有基础;如果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触和思考,也会让人心情畅快;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字倡导“真善美”、支持主流价值、从我们的角度发出声音,这项工作就是有意义的。,二、常见的几类网评,1.论式 轮论式网评往往从时政要闻中取点立题,进行议论文式的阐述。 2.批驳式 批驳式是我们最

2、常见、最常写的一类网评,常常对恶习陋习、新闻事件进行批评、对不当言论、观点进行反驳,进而抑恶扬善,激浊扬清。 3.引导式 引导式网评同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网评,用来引导出现偏差的公众舆论和对问题的不当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议论。,三、网评的五个要素,网评的语言风格多样,并往往因作者风格不同呈现出有的角度刁钻语言犀利,有的语言朴实思想厚重。因而不同类型、不同作者网评的结构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但却不能缺少网评作为一种特定文体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它一般包括:标题、新闻、导论、正文、结尾。下面我们聊聊如何来写这几个部分。,1.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在网上生存,写好标题是第一步也是最

3、关键一步,想必写过的同志都是深有感触。而我个人觉得,一篇网评中,写出好的内容不如传达好的思想,传达好的思想不如找到新的角度,找到新的角度不如起个好的名字,好标题重要就重要在它是一个敲门砖。 写好标题常有一下几个技巧:一是善于用动词使得标题生动有力;二是善用修辞,常用修辞包括拟人、比喻、对比、对仗、引用、顶针等等;三是善用问句引发思考、设置悬念;四是注意用标题扣住新闻点,这有时是十分关键的技巧,关系到文章的生死,是值得我们注意但又不是绝对的技巧;五是注意与文章内容相一致,将文章的描写角度暴露出来。,2.新闻 新闻是第一部分,也不需多说,除了照搬照抄以外,还要尽量对所摘抄的文章进行充实和删减,做到

4、覆盖要点、简明扼要,尤其是覆盖与文章联系紧密的新闻。,3.导语 导语是网评由标题进入正文的过渡段落,常常是我认为最头疼的段落,导语主要写一些什么呢?个人觉得导语部分可以写内容包括:一是对新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可能是新闻段落没有提到的相关信息,但是又对通篇文章有很紧密联系的内容。二是对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的阐述,将文章内容与国家政策法规结合在一起加以讨论,这样做可以渲染文章的氛围,也是比较好。三是对新闻所阐述的问题进行概括、点名,并从一个问题向一般化问题阐述。四是对以往发生的类似的新闻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理清相关新闻。五是可以进一步对新闻问题的现状、背景进行阐述。 导语部分有一定的难度,写完

5、导语应尽量能做到将读者带入你个人的评论氛围,并通过过渡式的阐述,将文章引入正文的评论部分。,4.正文 正文是一篇文章内容和思想的主体部分,正文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个人思考,正文的对文章的生存力、传播力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个人的文风不同,针对同一新闻所写文章的结构、内容都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的内容常常有对新闻影响、危害的分析,对事件原因的深思,对政策的看法和意见等等。应该首先保证正文部分有自己的思考。只有自己思考的东西才具有竞争力,没有自己的思考则成了别人观点的转述而不是网络评论。,5.结尾 结尾常常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而个人认为好的结尾至少做到升华或者扣题,如果兼而有之就更好了。升华是指在文章的主题基

6、础之上,以主题为中心进一步延伸、提升,达到进一步凸显强化主题的作用。点题是指在结尾把文章题目、中心再一次强化,从而使文章紧凑有力。结尾中加强句式“只有才”和展望句式“如果就就能”是最好用的几种句式之一。,四、网评的六个技巧,1.选题的技巧 如何选题是写网评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选什么样的新闻素材来写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来写,对所选题材如果有过思考和积累并做到言之有物则是再好不过;二是要选择热门话题、头条话题来写,即便不是热门话题,但是与热门党风、政风相联系的话题也是很受欢迎的;三是选择曝光率低的但又符合当下整体趋势的新闻来写,让评论里面本来就包含了部分新闻,那么就

7、会提高采纳率。总之,编辑对曝光率低的评论题材是有一定偏好的,与热门题材相反,曝光率低的题材写的人少,竞争不那么激烈,容易上稿。,2.做好写前准备提高信息量 写前准备,一是要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尽量了解全面的新闻内容和细节,为写作提供素材;二是要多听听看看别人的观点,激发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三是了解到对于选定题材大家的讨论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以便于在此基础之上开始我们自己的讨论。 值得一说的是,对新闻题材的进一步剖析,是网评的应有之义,如果从题材细节展开讨论,也更加符合网评的风格,也让文章内容丰富,有可读性。,3.如何借用别人的观点 网评文章需要多写多练,这就要求我们看到擅长的话题要写,对一些陌

8、生但属于党政机关工作范围内的题材,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 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借用别人的观点和分析。鉴于此,我们可以阅读新闻后常有的关于新闻的分析讨论,有时甚至可以参考别人的相关评论文章,来提高对新闻理解。但是在用别人的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照搬照抄。对于别人的观点,我们通常可以加以利用,作为我们的观点之一、观点之二,但不能是全部。利用他人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更加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萃取我们自己的观点。,4.适时增加文章的信息量 较高的信息量,可以提高文章的宽度。在行文时,如果能带着读者回顾以往的相关的案例、类似的新闻,相当于给自己的文章做了铺垫;如果能结合当前热

9、点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则可以让文章更加鲜活;如果能对相关的法律条例旁征博引,定能营造好的论述氛围。,5如何旧题新写 写网评我们通常钟情于新鲜、热的题材,然而,我们也偶有漏下可写的好素材,或者觉得无题可写的时候。因此,如果能把旧的题材写成新的,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选材范围。 常用的旧题新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旧的题目与新的新闻、理论结合在一起讨论,激发新的生命力;二是换个角度、层次,写之前的新闻热点。,6.把握好文风 评论的风格有很多种,写成什么样的风格是次要,因为各路编辑的口味不一样,总有一个编辑喜欢你的风格。但是文风的上下一致、通体协调是比较重要的。总体来讲,随意式、调侃式的风格更加

10、受欢迎,因为那样的风格比较亲民,另外,要想把严肃的文章写的生动也很不容易。 要让文章上下一致,就要适当的控制文风。不难发现,左右文风的因素有很多,最基础的因素就是用词,用词正式复杂文风就严肃,用词简单文风就随意。另外,不同的人称的用法也可以给文风不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常常与议论结合,以第一人称展现的句子比较严肃;第三人称常与批评结合,所展现的句子比较戏谑。同时,多用引号和引用名言警句也让文章的风格偏于随和。,1.虚实结合 实写压文,虚写抬文。与其他很多文体相同,网评文章论述观点时,虚实结合总能达到非凡效果。因为通过实写提供实实在在的论据,可以让文章充实丰富,有力唤起人的共鸣,像压舱石

11、一样让文章脚踏实地;通过虚写,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抒发感情、升华观点,抬高文章境界。,五、网评文章的文字修饰,2.处理好4个逻辑 在起稿时尽量避免语病,在修改时争取杜绝语病。除了语病以外,处理好四个逻辑也很关键,即标题与内容的逻辑、段间逻辑、句间逻辑、句内逻辑。处理好标题与内容的逻辑就是保持内容与标题一致,为一个中心服务;处理好段间逻辑就是确保文章整体结构清晰,明确段落之间或者递进,或者并列的关系;处理好句间逻辑就是把句与句之间的因果、递进、并列联系明确又自然表现出来,通常我们用连词和标点来处理句间的逻辑;处理好句内逻辑就是确保句子通顺、句意明显、词语得当、语境贴切。 处理四个逻辑,往往

12、要多加修改,大胆尝试,反复斟酌。,3.长短句、主动被动句交错。 当语句读起来拗口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继续写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长短句的配合。用主动句式说完问题再用被动句式说,尽量让句子灵活多样。,4.写好过渡 运用过渡是让文章朗朗上口的方法之一,用好过渡能使文章顺畅不突兀。过渡方式有过渡句和过渡段,网评文章最主要的是过渡句如果长篇文章,在讨论不同层次问题的时候,为了防止中间断档,往往要加入过渡段在段与段之间一定要有过渡部分,让文章通顺自然。,六、网评的练习途径,1.多构思 对周边的时事政治多加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自己思考的东西用不到,今天用不到,也许明天就能用到。另外,也可以多看别人的评论,激发自己的思考。,2.多练习 多多练习,如果发现有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新闻题材就抓住机会练习。练习时,严格要求,多加修改,争取在文字运用上有进步。毕竟,练习是进步最快的途径。,3.找素材学习 多学习好文章的词、句、结构、表现手法。比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度评论文章等等。,谢谢大家!,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写作的一些粗浅看法,很多是不专业、不准确、不正确的,请大家包容。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希望大家都能够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风格。人多力量大,希望我们一起探索,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