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2067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

2、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案例分析、反思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

3、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

4、这一活动本身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三、只顺应做题需求,导致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课例2:解决问题的策略

5、(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县城体验生活2天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考虑到县城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县城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

6、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县城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县城?”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

7、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

8、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只为画面鲜亮、音乐悦耳,导致情境创设过分依赖CAI课件课例3:圆的周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这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案

9、例分析: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上面的案例中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

10、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课后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

11、一些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CAI课件,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式,如利用实物、图片或挂图,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但过多、过杂的情境,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

12、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改进方法、形成策略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例4:用字母表示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

13、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出来“+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案例点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

14、0”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

15、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例5:认识分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生:生:我还联想到了,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你看,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生:(立即招来好多个同学的反对)不对,不是

16、师:看到第九个孩子,联想到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9个孩子分到的蛋糕不能用表示呢?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9份,我觉得可以想到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如果冬冬最后真的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师:不过,这里的是整块蛋糕的吗?生:不是,是平均分成8份以后,每一份的生:是整块蛋糕的的案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三、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1、故事化情境根据不同的数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