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1942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 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之我见初中语文教学也好,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好,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影响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因是什么呢?人们给出的回答是十分丰富的,但是,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笔者给出的回答是:学生存在分层。因为学生存在分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难以实现全体学生的“会”。如有的学生“会了”,他们实现了学习目标,而有的学生“不会”,他们的学做的只能是“无用功”,这样的学生“学得越多”,挫败感就越强,学习活动越低效。所以,在笔者看来,要想实现教学目标,要想实现教学氛围的良性发展,我们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只有这样

2、,全体学生才愿意参与教师的教,才能够成为“会学”的学习者。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呢?就要实施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1.关心学困生其实教师关心学困生时,营造的学习氛围,不仅会作用于学困生。教师关心学习的“弱势群体”,会使所有学生的学,都实现良性发展,会使学习环境变得和谐积极。所以,面对语文后进生时,教师应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进步時,应及时地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涣散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时,应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不能直接的以粗暴态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

3、知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全体学生更加积极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去。2.实现目标教学目标要“适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教的目标,学生要有学的目标,而往往教师的教目标引领着学生的学目标,所以,在笔者看来,实现分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先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科学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兴趣缺失。目标要“动态”。在笔者看来,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设计好“教学总目标”,还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教学小目标”。随着教学活动的动态化发展,随着学

4、生的动态化发展,教师能够关注“小目标”的设置产生的作用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实践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语文优秀生,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3.进行小组合作如何实现学生的学呢?教师做的工作其实有很多,但是,在初中学段,教师做得多不如让学生做得多。因为初中学生具有“叛逆性”,他们更希望获得“伙伴的认可”,他们更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这时我们会发现,教师帮扶往往不如学生帮扶取得的效果好。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5、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革新。通过不断地尝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不过有些教师在分组的方式上,喜欢将同一层面的学生编排在同一学习小组,如此“优劣不均”的分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4.进行问题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往往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再次形成问题。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问题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兼顾到整体学生,设置出不同的难易度,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将一些难度大的问题留给优秀生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中,解说思维的过程

6、,而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5.改变考试模式课堂提问是学生必须面对的,考试也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的不是否定“考试”,而是要改变“考试模式”,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的是动力,而不是打击。而如何才能让考试成为学生的动力呢?就要让考试活动“公平的展开”。实践中,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对后进生展开学习考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另外,教师可以用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考核语文优秀生,防止这一层面的学生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上进心。6.将课外活动当作“分层”契机课堂实现“分层”很难,课外实现“分层”却很

7、容易。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在分层教学实践中,课外活动展现的作用更加突出,提供的契机更多。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层面标准,组织课外学习竞赛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些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或是有关古诗词方面的竞赛。通过与同一层面学生的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欲望,以赛促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拓展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强化自己的优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综上所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生却不是“水平一致”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如何做才能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呢?在笔者看来,就要关注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