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060641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_,_。解析:本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苍”与“沧”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形容光阴,字形应该是“流逝”。答案:“失”改为“逝”;“苍”改为“沧”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 )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 )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

2、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轴”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能读成四声。答案:zhu jn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解析:这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3、此词不能形容“工匠精神”。答案:C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运建立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

4、远的时空。_。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A.B.C.D.解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

5、是否协调。此题注意总起,指出钟鼓楼主要功能是报时。解释用钟鼓楼报时的原因。钟鼓楼的另一个作用。收束语段,今天对钟鼓楼的认识。因此选B。答案:C6.“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_。(2分)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对名句的背诵。答案: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2)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次北固

6、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5)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A.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B.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解析:这是对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答案:(1)问渠那得清如许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生于忧患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留取丹心照汗青二、口语交际

7、与综合性学习(10分)8.见字如而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2分)解析:这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考查。答案:示例:李明,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写家书更能寄托情感,成为连接亲人间的纽带,其作用是网络、手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积极参与活动,好吗?9.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8分)(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

8、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2分)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项目三:_解析:活动方案的主题“背起行囊走汉江”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不可脱离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可仿照题干所给的例句结构。答案: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2分)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

9、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我的发现:_解析:写出你的发现。要读懂题干所给的两个材料。抓住关键句“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进行分析,即可探究出汉江对民族名字和民族精神的意义。答案: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

10、了宝贵的民族精神。(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2分)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_;美在其_,_汉江之美令我陶醉!解析:情景补写。对汉江的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刻画。答案:示例: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等。(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2分)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我的设计:_。解析: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

11、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保护汉江流域水环境”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答案: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古诗词赏析(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解析:考查词句抒发

12、的情感。答案:少年狂气(狂气)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解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答案: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

13、,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秦民大说 说:( ) 有一人徙之 之:( )解析:这是对词语含义理解的考查。答案:通“悦”,愉快。代词,指“木”(木头)。13.下

14、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A项应改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答案:A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案: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甲文中的“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解析:文言文要点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答案: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