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0118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驱逐、嬉闹、凹地”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

2、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 我们难以忍受;孤独却也可以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 活中,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 味。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曹文轩,汉族,男,1954 年 1 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 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代表作 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

3、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 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2.知识链接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 子”里的学校为背景, 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 件。小说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xun) 嬉闹(x) 凹地(o) 雍(yng) 掺杂(chn) 胆怯(qi) 撅(ju) 给予(j y) 觅食(m) 撩逗(lio) (2)词语释义 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厚实:

4、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依托:依靠。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案示例: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 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 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风雨 2.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

5、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 结尾: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请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答案示例: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那 天雨后天晴:坚强。 (2)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 强了。 (3)标题“孤独之旅”的

6、含义是什么? 答案示例: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主要 指出了杜小康由原来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助父亲,和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 面对恶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4)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 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 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 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

7、,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 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 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 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写法探究 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句段,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 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 睡觉。鸭子的恐惧

8、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 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 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 台。 四、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 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