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0072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6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二、考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 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考核知识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2、历史观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观点,两者统一于哲学。(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

3、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但他们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不可知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在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们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6)运动的概念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简单运动形式到高级复杂运动形式,可分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五种基本形式,思维、意识的运动同物质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8)静止的概念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5、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9)规律的概念和属性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10)联系及其属性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11)发展的概念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12)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在

6、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13)质和量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如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如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矛盾指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面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关系,简言之,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

7、面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16)范畴的概念范畴是哲学的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7)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这是由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18)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

8、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形式是指把事物的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19)原因和结果原因是指引起一定事物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20)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21)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22)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

9、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具有以下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10、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5)真理和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三个根本特点,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时直接称为客观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

11、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26)历史观的概念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以生产方式(生产活动)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些基本要素的总和。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的全部精神现象及过程。(28)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

12、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客观物质力量,属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属于人与人的关系。(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31)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

13、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32)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或群体、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理解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14、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哲学是探究这种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所以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哲学和具体科学又是密切联系的。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

15、学的变化而变化;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具有指导作用。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有极大的指导作用。(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