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58157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剖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教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 主办学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法 律 指导教师: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2013年 10 月 28日 目录引言21.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31.1 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31.2 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条件32. 违约损害赔偿的分类42.1 约定损害赔偿42.1.1 约定损害赔偿的概念42.1.2 约定损害赔偿的性质52.1.3 约定损害赔偿的情形52.2 法定损害赔偿53.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的不同之处 6 4.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64.1 完全赔偿原则64.1.1 完全赔偿原则的概念及分类64.1.2 完全赔偿原则的意义

2、74.1.3 关于完全赔偿原则的看法84.2 合理预见原则84.2.1 合理预见原则的运用94.2.2 合理预见原则的适用的注意94.3 减损原则94.3.1 减损原则的概念94.3.2 减损原则的特点104.4 责任相抵原则 114.5 损益相抵原则 115.实践中赔偿损失的范围的局限 126.结语 13参考文献 14 违约责任中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内容摘要:在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确定后,如何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既对合同当事人利益影响巨大,也关乎合同法功能和价值的实现。因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可以说是违约损害赔偿问题的核心。首先,本文中会概括介绍了违约损害赔偿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和

3、性质,这是深入论述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的前提与切入点。其次是详细地论述了再确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过程中的原则,着重体现在论述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即完全赔偿原则;和阐述了可预见原则在确定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中的基础性地位。关键词: 违约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 法定损害赔偿 完全赔偿原则 可预见原则 引言 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指合同违约方对哪些违约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它是确定赔偿责任大小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尺度,必须加以量化。世界各国立法对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是我国合同法对此既没有采取大陆法的规定,也没有采取英美法的做法,而是规定了违约方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而且我国合

4、同法实行了完全赔偿原则,并根据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了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因为违约赔偿的范围是核心问题,因此本论文会着重论述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中确定其范围的一些原则问题。1.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1.1 违约损害赔偿的概念 损害,按一般的理解,是指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行为造成的权利和利益的不利益状态。损害作为一种事实状态,是违约损害赔偿的前提。任何人只有在因他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遭受实际损害的情况下,才能请求他人赔偿。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或者根据合同的规定应该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它是合同责任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充分保

5、护受害人的一种补救方式。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另外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1.2 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条件通过上述两条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必须要具备四个要件:(1)须有违约行为。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于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及迟延受领等的违约形态

6、。(2)须受害人有损失。损害赔偿责任与违约金责任是不同的,违约金责任是不以损失发生作为要件,但是受害人必须要有损失,违约人才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3)须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违约人要对由于自己的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4)违约人没有免责事由。除了违约人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外,可以免于承担损害赔偿责任。2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分类 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有约定损害赔偿、一般法定损害赔偿和特别法定法定损害赔偿之分。 2.1 约定损害赔偿2.1.1 约定损害赔偿的概念 约定损害赔偿指由当事人约定损害的赔偿范围。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1款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

7、方违约时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而一般法定损害赔偿则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后给非违约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规定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其中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相当于另一方因为所受到的损失,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1款: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所谓约定损害赔偿,又称约定损失赔偿或约定赔偿,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者向对

8、方支付一定的金钱。通常情况下,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是难以确定的,所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只能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其中损害赔偿是可以用金钱货币的形式确定,也可以用非金钱的方式来确定。2.1.2 约定损害赔偿的性质约定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包括:(1)预定性。就是损害赔偿的数额或损失的计算方法在缔约时就要预先约定。(2)从属性。就是它是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的。(3)条件性。就是约定损害赔偿条款在主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并不能立即生效,而是只有在发生了违约行为并造成了实际损害的后果后才能实际生效。2.1.3 约定损害赔偿的情形 约定损害赔偿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在合

9、同中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二是合同没有约定的,在合同成立后或履行前,经过协商达成损害赔偿的协议。约定损害赔偿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具有预定性或者约定性。约定损害赔偿是事先由当事人在合同中或者合同成立后达成的补充协议时协商确定的,它并不同于违约发生后当事人协商确定的救济方式。此外在违约发生后,当事人也可以协商确定救济的措施、协商确定赔偿的数额,但这种方式只是事后赔偿而不是约定赔偿。 2.2 法定损害赔偿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受害方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特别法定赔偿指由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关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

10、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的规定,就是特殊的惩罚性赔偿。在这两种赔偿范围的关系上,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适用,特别法定赔偿优先于一般法定赔偿适用。3.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的不同之处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的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约定损害赔偿在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而造成对方的损害后,受害人无需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就可以依照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而获得赔偿。如果当事人只有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就应该对实际损害负举证责任。而法定损害赔偿,受害人就必须要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第二,在确定适用约定损害赔

11、偿还是法定损害赔偿时,约定损害赔偿有优先适用的效力,这点是来自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 4.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4.1 完全赔偿原则4.1.1完全赔偿原则的概念和分类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该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且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具体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合同标的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间接的损失,即除合同标的的损失以及附带的损失以外的损失。积极损失是指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或费用的支出;消极损失,也称可得利益的损失,是

12、指本应得到的利益而未得到。积极损失是一种现实的财产损失,消极损失是尚未实现利益的损失,或者说是将来的财产的损失。其中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见,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现有财产的减少和可得利益的损失。前者主要表现为标的物的灭失、为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停工损失和为减少违约损失而支出的费用等;后者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取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是一种未来的必须通过合同的实际履行才能实现的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能够合理预见到的利益。因此,尽管它没有为当事人所实际享受,但只要是合同适当履行,当事人就会获得的。如果没有违约行为的发生,那么当事人是可以获得可得利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得利益的损失与实际损失没有实质的差别,它们都是因为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但在确定可得利益的赔偿时,受害人不仅要证明其遭受的可得利益的损失确实是因为违约方的违约行为造成的,而且还要证明这些损失是违约方在签订合同时能够合理预见的。因此,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