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0579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在长期饲喂高能低蛋白日粮而引起的禽的一种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肝功能障碍、肥胖、种禽产蛋量下降为特征,严重的可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本病在鸡特别是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较常见。传统放牧饲养方式下,鹅不容易发生本病,但随着养鹅业饲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值得重视。(1)发病原因。鹅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原因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供给高能低蛋白日粮,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高能低蛋白的日粮,使得鹅机体能量过剩,并以脂肪形式在体内蓄积。大量肝脏脂肪沉积于肝脏,导致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血管的脆性增加而极易发生的肝脏出血。

2、肥肝生产。这时,脂肪肝被作为生产的目的。蛋氨酸、胆碱、维生素 生素 E、生物素、硒、锰等不足或缺乏。这些物质,与体内脂肪的代谢都有关系,它们不足或缺乏时,可造成脂肪代谢发生障碍,使得一部分脂肪在肝细胞中沉积而形成脂肪肝。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添加菜籽饼过多等。发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菜籽饼中的有毒糖甙都可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运动不足。驱赶、惊吓、高温等应激,都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可促进脂肪肝鹅肝血管的破裂。(2)临床症状。除肥肝生产鹅群外,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多发生于 3052 周龄的产蛋鹅,身体肥胖的鹅多见,发病率可达 25%,死亡率 10%左右,公鹅、雏

3、鹅及育成期鹅很少发生。该病无明显前驱症状,鹅群无异常现象,产蛋率下降不明显,病鹅往往于行走、采食或戏水时,突然倒地、扑翅、痉挛而死亡。也有的产蛋量可突然下降,甚至停止产蛋。死亡鹅往往较肥胖。病鹅的血液总酯、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含量升高。(3)病理变化。病死鹅剖检,可见肌肉苍白,肝表面和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肝脏深褐色或黄白色,明显肿大,质脆,油腻,刀切后刀面有脂肪滴附着,仔细察看可见肝脏表面有破裂痕迹。另外,皮下、腹腔膜、肠管、肌胃、心脏、肾脏周围有大量的脂肪沉积,腹水增多,混有露珠样油滴。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4)防治措施。应合理搭配饲料,配合饲料组成要多样化,在饲料中应添加一些能抑制脂肪肝形成的饲料如酵母、麸皮等。给种鹅饲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应定时补饲一些青绿饲料;产蛋初期蛋白质和能量适当可低些,在产蛋高峰蛋白质、能量可适当高些,以保证种鹅正常体重和产蛋需要;防止饲料发霉,不使用发霉饲料;防止过肥,经常运动;尽量减少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以防止应激等。对于发病鹅群应降低饲料能量,增加蛋白质 1%2%,并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 1500 克、维生素 5000 微克维生素 醇 900 克、硒制剂 1 克(含硒),连续饲喂 2 周以上,可取得明显疗效。对于肥肝生产鹅群,主要应防止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以降低死亡率。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