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57834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5)(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数罟不入洿池2判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加(更)少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B安无倾(倾覆)必为之辞(托辞)焉(语气助词)用C相(辅佐)夫子尔言过(超过)与无(通“毋”)失其时D无乃(恐怕)危(危险)而不持陈(摆出来,施展)力就列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

2、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下面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D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6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录春秋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B“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皆选自孟子告子篇。D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著名儒家大师,有“亚圣”之称。二、阅读部分(32分)(一)阅读下

3、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4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孟子尖锐斥责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他揭露说:(4分)a统治者_;(限9字)b_;(限8字)c_。(不超过16字)8孟子打了个比方,并形成了类比。(3分)a这个比方是:_b形成的类比是:_9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不超过25字)(3分)10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A贵族家的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去制止它。B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

4、止。C贵族家的猪用人吃的粮食去喂,不知道检讨。D贵族家的像狗的猪吃人所吃的粮食,无人制止。(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每小题3分)交友与处世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

5、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节选自孟子)注:

6、万章:孟子的门徒。狷(jun):洁身自好。琴张、牧皮:未详。曾皙:孔子的弟子。嘐(xio)嘐:志大言大。夷:语首助词,无义。絜(xi):通“洁”,干净。原:同“愿”,谨善。踽(j)踽: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佞(nn):能说会道。反:同“返”,返回。慝(t):奸邪。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党之士狂简简:威仪堂堂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掩:遮蔽、遮盖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1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词义、用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而不掩焉者也一乡皆称原人焉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生斯世也,为斯世,善斯可矣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

7、同C与相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选出1314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13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A责备却举不出错误,斥骂却没有斥骂的理由,他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B责备没有举出的例子,斥骂没有斥骂的理由,他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C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D责备他却不能举出他的错误,斥骂他却没有斥骂他的理由,他与流俗混同在一起,与污世迎合在一处14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A道正就会使百姓兴盛;老百姓兴盛,就没有邪恶了。B道正百姓就会兴盛;老百姓兴盛,这就不存在邪恶了。C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

8、邪恶了。D道正百姓就会积极;老百姓的积极,就会消灭邪恶了。15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非之无举也孔子以为德之贼恶利口,恐其乱信也居之似忠信言不顾行,行不顾言ABCD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参考答案一、1D2A3B4B5C6C二、(一)7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人死,则曰:“非我也,

9、岁也。”8a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与a中的比方形成类比。9广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要归咎自己而不归罪年成。10A(二)11C(应为“遗憾,不满意”)12D(“焉”代词,代“他们的语言”。“焉”是语气词。“斯”连词,“就,则”。句“斯”代词“这些”)13C14C15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句实际是批评狂放之人的)16A(万章只是不解,没认为错误)译文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呀!我的门徒志大狂放,进取不忘根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孟子答道:“孔子说过:得不着言行中庸之士同他交往,一定能(结识)狂放之人和狷介之

10、士吧!狂放的人能进取,洁身自好的人有不做的事情。孔子难道不想结交中庸之士吗?不能一定得到,所以只想那次一等的了。”“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狂放的人?”答道:“像琴张、曾皙、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们志向远大说话夸张,总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跟语言相合。”狂放的人又不能得到,就想得到不屑于做不干净的事的人而跟他交友,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孔子曰:“经过我的大门却不进入我的屋子,我不对他不满意,那只有好好先生吧!好好先生,是残害道德的人。”问道:“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称他好好先生呢?”回答说:“(好好先生批评狂

11、放之人说)为什么这样志高言大呢?话语不照应行为,行为不照应话语,就只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介之士说)行为为什么这样孤独冷落?(又说)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能好一些就可以了。光滑玲珑献媚世人的人,这就是好好先生。”万章说:“全乡的人都叫他老好人,他也无处不表现出是个老好人,孔子认为他是残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回答说:“非难他却举不出什么错误;责骂他却没什么可责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相合于污世,居家好像忠厚诚实,行动好像方正纯洁,众人都喜欢他,自己也认为正确,但不能进入尧舜的道德规范,所以是残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草,怕它弄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怕它弄乱了道义;厌恶夸夸其谈,怕它弄乱了诚实;厌恶郑国音乐,怕它弄乱了雅乐;厌恶紫色,怕它弄乱了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它弄乱了道德。君子(使一切事物)回到正道罢了。道正百姓就会积极,百姓积极,就没有邪恶了。”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