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562177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知识体系】【知识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基本结构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其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不平衡性。 1、古代中国农业发达,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呈现出如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土地是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不同社会形态中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商周时期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所有制则以私有制为主。 3、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套间格局不

2、断变化,经济重心出现过重大转移,呈现如下特征:由北向南;由西向东。 4、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突出,呈现如下特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不断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与出现工场手工业;官营与民营同时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出现相应变化;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5、古代中国商业繁盛城市繁荣,具有如下特征:以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但控制力度日益削弱;逐步突破时空限制;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逐渐向农村渗透,小农经济越来越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6、明清之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相当缓慢,

3、主要原因有: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顽固;封建上层建筑(如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反作用;旧经济观念的影响。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研习点1 农业的起源1.古代农业的形成:由采集经济发展到种植经济,形成农业。2.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3.主要农作物及家畜:(1)“五谷”:黍、稷、粟、麦、豆 (2)“六畜”:猪、马、牛、羊、鸡、狗4.古代农业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例1:原始农业出现的最大意义是A.使人类过上定居的生活 B.培养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C.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 D.形成了中国以种植业为主的

4、特点研习点2 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唐朝:长期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是我国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3.生产工具反映的特点:生产工具和技术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例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B.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灌溉技术的逐步改良研习点3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因:(1)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战胜自然灾害

5、(2)保证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政治的稳定2.水利设施的完善:(1)大禹治水,反映了上古时代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3)西汉时期有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4)两汉政府大规模治理黄河 (5)西域地区具有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例3: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白渠研习点4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1)含义:大规模简单协作式的集体耕作 (2)原因:生产工具简陋2.个体农耕的出现:(1)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地私有的出现(2)形式:以个体家庭

6、为基本的生产单位(3)特点:“男耕女织”。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4)影响:积极:有利提高小农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负担者消极: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例4:造成小农经济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B.耕与织相结合的特点 C.产品不以交换为主,减少了市场的风险 D.政府的鼓励和保护课标新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看下列各图 图一 骨质耒耜 图二 战国铁锄材料二:王大令众人曰:胁(xi协)田,其受年!”材料三:“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请回答:(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

7、的社会现象和实质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与材料二、三所属的经济状况分别对应的生产工具是材料一中的哪一个?(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案:(1)实质:以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出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 影响:经济上,促进生产关系的改进,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政治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生产工具是图一,与材料三对应的生产工具是图二。(3)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学科综合探究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8、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商周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特点和原因。(2)春秋战国以来的农业耕作方式有何变化?原因何在?(3)小农经济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经济,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答 案:(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原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农具原始,人们必须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农业生产。(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自耕农,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产生。原因:春秋战国以来,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私有土地出现名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3)主要受封建剥削、天灾人祸、土地兼并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高考典题链接 考题1、2004年

9、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考题2、按图7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谷物加工 汲水 耕地 耕地 B. 耕地 汲水 耕地 灌溉 C. 耕地 汲水 耕地 谷物加工 D. 谷物加工 耕地 耕地 灌溉考题3、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考题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第2

10、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研习点1 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形成(1)井田制的形成: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形成井田制。(2)含义:名义上是公有,有“私田”和“公田”之分。由周王将全国的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实际上贵族土地有制。2.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1)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私田”转化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各诸侯国进行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3.井田制的废除: 战国时期,各国开展变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废除井田制。例1: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

11、.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和变法C.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研习点2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长期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1)原因: 贵族利用职权占有“公田”,将其转化为私有土地。封建国家赏赐,获得大量土地。通过买卖即兼并的方式,扩充土地。(2)影响: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迫使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例2: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扩大的主要途径是A.抢占公田 B.政府的赏赐 C.土地兼并 D.强行霸占自耕农的土地研习点3 租佃关系日趋普

12、遍化1.田庄式的经营方式(1)原因: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特点:田庄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田庄主拥有私人武装。2.租佃制的普及(1)过程: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开始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国家逐渐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3)影响: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生产自主权,获得了一定的支配产品的权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例3:从田庄制到租佃制的变化,反应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剥削方式的变化

13、B.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D.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课标新题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年份全国耕地面积(顷)全国人口征收粮食数(石)洪武14年3,667,71559,873,30526,105,251洪武26年8,507,62360,545,81232,789,800净增数4,839,908672,5076,684,549材料二、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位,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江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有以中原田多荒芜,命省臣议,计口授田北方近城地多不治,招民耕,人给五十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 _明史食货志材料三、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屯兵于龙江等处,后设各卫所,创设屯田,以都司统摄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_明会典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从材料二、三中找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3)朱元璋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有哪些?这些措施能否起到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弊端的作用? 答 案:(1)明太祖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耕地面积增加,人口增长,政府收入增加。(2)调查全国的土地,清产地主隐瞒的土地;奖励垦荒;实行军队屯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