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格式规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547953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的格式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的格式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的格式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的格式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的格式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的格式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的格式规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文的格式规定论文的格式规定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一)论文题目(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论文全貌的集中体现,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命题必须确切、简明,题目应力 求简单,也不应宽泛笼统,应能看出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和工作重心。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必要 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可另起一行,用破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 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可公开交流的学位论文应有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另起一页,排印在英文授予单位前,其间用“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硕士学位论文用“A Thesis sub

2、mitted to” )作为标志,后面注明学位类别、研究 生姓名、导师姓名、日期等。英文题名格式见研究生院主页下载区研究生学位英文页面格式。 (二)论文摘要(二)论文摘要(提要提要) 论文摘要包括题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校名称、正文、关键词。中文约 500 字 左右,英文约 200300 词左右,二者应基本对应。它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用语简洁、准确,并在论文摘要后注明本文的关键 词 3 至 8 个。关键词应为公知公用的词和学术术语,不可采用自造字词和略写、符号等,词组不宜过长。 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

3、单数语气介绍该学位论文内容,目的是便于其他文摘摘录,因此在写作英文文 摘时不宜用第一人称的语气陈述。叙述的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确实需要强调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完成 的行为才使用过去时、完成时等其他时态。可以多采用被动语态,但要避免出现用“This paper”作为主语 代替作者完成某些研究行为。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名, 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 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例如“冯长根”译为“FENG Changgen”或“FENG Chang-gen” ,而“冯长 安”则必须译为“F

4、ENG Chang-an” 。论文英文封面上的署名也遵守此规定。 (三)目录(三)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它反映论文的梗概。论文目录要求层次清楚,应将论文的章节按顺序编好页码, 页码居页面的右侧并排列整齐。 (四)本论文专用术语(符号、变量、缩略词等)的注释表(任选)(四)本论文专用术语(符号、变量、缩略词等)的注释表(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此注释表。此部分内容可根据论文中采用的符号、变量、缩略词等专用术语加以 定义和注释,以便于论文阅读和迅速查出某符号的明确含义。 (五)正文(五)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可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基 础、计算方法

5、、实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见解和结论。 正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页码在底部居中。正文之前的摘要、目录等内容单独编排罗马数字 页码。 2 1绪论绪论(前言前言) 本研究课题国内外已有的重要文献的扼要概括,阐明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 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技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课题涉及的问题,综述前人工作情况, 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要求:(1)总结课题方向至少 10 年以来的国内外动态;(2)明确前人的工作水平; (3)介绍目前尚存在的问题;(4)说

6、明本课题的主攻方向。文献总结应达到可独立成为一篇综述文章的 要求。 3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 利用研究生本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所选课题进行科学地、严密地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 剖析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学位论文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步骤和有关参数有较详细的阐述,以便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 审核实验的可靠性,并能对试验进行重复以便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研 究方法。 5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列出数据的图或表,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对比分析、结果推论要

7、严格准确,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 评定语言。对反常的数据要保留并做解释或者说明,不可随意剔除数据做出有违科学公正的行为。 引用的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数据应加注参考文献,较长的公式推导可列入附录。采纳文献及引用数据应 为可以公开并能重复查到的文献资源,并提供准确出处(如页码或图表序号等) 。正文引用文献一律用右上 角方括号内的次序号(阿拉伯数字) (用“上标”格式) 6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的规定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的规定 (1)图)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看 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全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

8、号,可按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例如图 3- 1。插图较少时可按全文编排,如图 1,图 2,若有分图用(a)(b)(c)表示,图注在图名下方,内容按序编 号并用分号“;”隔开。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题、图号字体与正文相同,字体也可改用仿宋以 示与正文的区别。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 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在 WORD 文档中,图名、图号和图例应和插图一起置于一个图文框内(框线隐去) 。图文框采用锁定 标记选项,以免编辑时漂移。一般插图宜用 AutoCAD 画成,线条用多义线(pline)以便于编辑线宽,图名、 图号不

9、宜放在 AutoCAD 图中以免图名图号的字体、字号不易统一排版。 插图尺寸不宜过大,边长不宜大于 12 厘米,尽量不用整页插图。插图宜采用文字环绕方式随文右侧编 排。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三要素即“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例如“体积 V(m3) ” 。此三者只有 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细节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 标度。照片等图片用 JPG 格式插入,尽量不要采用 BMP 或 TIF 等格式(这类格式文件的字节数可能较大) , 以便减小图片所占字节数从而减小

10、文件的总容量。 3 (2)表)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 排序号,如表 1,表 2 等,表格较多时可按章排序,如表 1.1,表 2.3 等。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 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 拉伯数字并加右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 ,以免与数学上共轭的符 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 、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中

11、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 、 “同左” 、 “ ”和类似词,应一律填入具体数 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或“”代表未发现(当“”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 时用“”代替), “0”表示实测结果确为零。 (3)数学、物理符号和化学式)数学、物理符号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当有续行时,应标注 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公式首行的起始位置位于行首算起第五个中文字符之处,即在段落起始行的首行缩进位置再退后两个 中文字符。不要用居中、居左或居行首排列。 公式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

12、编号,如(1) (2),公式较多时可按章顺序编号,如(1.1) (1.2)。公式引用使用式 1、式 1.1 等,英语文本中用 Eq.1,Eq.1.1 等。 较短的公式一般一式一行并按顺序编号,后面一式若为前面一式的注解(如下标范围 i=1,3,5,)可 用括号括起来与前面一式并排一行。较长的公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 处转行。 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公式中符号尚未说明者应有说明,符号说明之间用分号隔开,一般一个 符号占一行,如: (21) V I R 式中 I电流(A) ; V电压(V) ; 电阻() ; 不需编号的公式也可以不用另起行。如:I=V/,式中 I 为电流()

13、 ,V 为电压() ,为电阻 () 。 对不需要公式编号的短公式,或者夹杂在文字内的公式及符号,一般不用公式编辑器,可用上标(x) 、 下标(x2)和 字符库中的字符来表达,并把除式写成横式,不宜采用竖式,以便使行距均匀,编排整齐。 公式及文字中的一般变量(或一般函数) (如坐标 X,Y、电压 V、频率 f)宜用斜体,矢量用粗斜体如 S(或白斜体上加单箭头如) 。常用函数(如三角函数 cos、对数函数 ln 等) 、数字运算符、化学元素符号S 及分子式、单位符号、产品代号、人名地名的外文字母等用正体。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词均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并给以明确定义。必要时缩略词后面在 括

14、号内标明外文原文。 (4)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 论文必须采用 1984 年 2 月 27 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并遵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数字和单位用 法应遵照 GB/T 15835,例如: 不宜在文字中间夹杂使用数学(物理)符号、计量单位符号,例如“钢轨每 m 重量50kg”应写这“钢 4 轨每米重量小于 50kg” ; 纯小数在小数点前面的 0 不能省略; 百分数及幂次数量范围应完整表达,如“20%40%”不应写作“2040%” , “31025102”不能 写成“35102” ;

15、 避免让单位误为词头,如力矩单位 Nm 或 Nm 不能写成 mN; 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如 w/(m2)不能写成 w/m2/。 7 结论结论 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文字必须简明扼要,要阐明本人在科研工作中的创造性成果、 新见解及其意义,本文成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做出客观的叙述和提出建议。 应严格区分自己的成果与导师科研成果和前人已有研究的界限。 (六)(六) 致谢致谢 (任选)(任选) 可以在正文后对本论文学术研究有特别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表达谢意: 1对提供资助或者支持的基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基金项目应该包括基金名称、项目 名称、项

16、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研究起止年月) ; 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的组织或个人; 3给予转载或者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设想的所有者。 (七)(七)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 1著录标准著录标准 (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3)注意事项: 只有 3 位及 3 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共有 3 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 3 位,其后加“,等”或“,et al” ; 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 ”一律略去; 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 ”相隔。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 2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