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4554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社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班级 姓名 学号一、文学常识:伤仲永 王安石 宋朝 临川先生文集 议论文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木兰诗 南北朝 乐府诗集 郭茂倩 叙事诗 木兰代父从军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记叙文 博学多识善于劝学口技 林嗣环 字铁崖 清朝 虞初新志 清张潮 记叙文 笔记小说 高超技艺夸父逐日 山海经 神话 征服自然的愿望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神话 共工的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狼 蒲松龄 清朝 聊斋志异 记述奇异故事 笔记小说 狼的贪婪、狡诈二、品味性诵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相必你在该方面一定非常出色吧?现在给你一个充

2、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Ok?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 ,_?3、木兰诗中从侧面烘托女主人公在军中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的句子是:_ ,_ 。4、古诗词用语凝练,一字传神 ,如:山际见来烟,竹中_落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_棋子落灯花。荷笠_斜阳,青山独归远。5、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满坐宾客无不 , , , ,以为妙绝;俄而百千人大呼, , , 。中间 , ,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6、简要回答下面问题。孙权劝学中孙权告诉吕

3、蒙读书的方法是 。当吕蒙学成之后,鲁肃见之曰:“ .吕蒙回答说:“ !有两个成语出自此对话,它们是 、 。孙权劝学,吕蒙转变。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7、伤仲永中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从他身上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通 )2、对镜帖花黄 ( 通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通 )4、满坐寂然 ( 通 ) 5、孰为汝多知乎 ( 通 ) 6、止有剩骨 ( 通 ) 四、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未尝识书具 古义( )今义(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今义( )3、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4、

4、惟闻女叹息 古义( )今义( )5、旦辞黄河去 古义( )今义( )6、赏赐百千强 古义( )今义( )7、出郭相扶将 古义( )今义( )8、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10、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12、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13、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14、会宾客大宴 古义( )今义( )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 )今义( )16、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古义( )今义( )17、不能名其一处也 古义( )今义( )18、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今义( )19、缀

5、行甚远 古义( )今义( )20、恐前后受其敌 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w ww .xkb 1、市: 愿为市( )鞍马; 东市( )买骏马2、贴: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 )花黄3、愿:愿( )为市鞍马;愿( )驰千里足4、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 余闻之也久( );环谒于邑人( ) 卒之为众人( )5、于:环谒于( )邑人;于( )舅家见之; 贤于( )材人远矣:受于( )人者不至6、坐:稍稍( )正坐;众宾团坐( )7、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 )啼8、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 )其一端9、起:忽一人大呼“火起”( );妇亦起大呼( )1

6、0、为:弃其杖,化为( )邓林;孰为( )汝多智乎11、而:道渴而( )死;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12、故: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去: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一狼径去( )14、止:止( )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15、意:意暇甚( );意( )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字1、一屠晚( )归节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 )坐于前 4、一狼洞( )其中5、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6、止增笑( )耳7、孔子东( )游 8、邑人奇( )之9、宾客( )其父 10、利( )其然11、伤( )仲永 12、父异( )焉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

7、世隶( )耕 2、借旁近( )与之 3、指物作诗立就 ( ) 4、令作诗,不能称( ) 5、军书十二卷( ) 6、朔( )气传金析7、策勋( )十二转 8、雄兔脚扑朔( ) 9、雌兔眼迷离( ) 10、卿今当涂( )掌事 11、自以为大有所益( )12、施( )八尺屏障 13、众妙毕备( ) 14、以为妙绝( )。15、客意少舒( ) 16、稍稍( )正坐 17、虽( )人有百手 18、几( )欲先走( )。 19、夸父与日逐走( )20、饮于( )河( )、渭; 21、孔子不能决( )也 22、屠大窘( )23、苫蔽( )成丘 24、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25、乃悟前狼假寐( ),盖( )

8、以诱敌。八、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止增笑耳。4、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7、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8、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10、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九、注意划分下列语句的停顿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

9、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 。十、文言文阅读(一)默诵伤仲永,做下面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父异焉( ) 指物作诗立就 泯然众人矣(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稍稍宾客其父( )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 仲永之通悟( ) 2、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3、译成现代汉语:借旁近与之。 邑人奇之。新 课标 第一 网4、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5、本文作者 , 号 。我国 朝著名的 家、 家、 家。6、选择正确答案:“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中的“文理”的意思是( )A.文章的道理 B.

10、文章的条理 C.文采和道理 D.文采和条理“邑人奇之”中的“奇”的意思是( )A.奇怪 B.奇妙 C.特别 D.以之为奇7、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稍稍宾客其父( )8、对“稍稍宾客其父”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A.有时候请他父亲去做宾客B.逐渐地到他父亲这里来做宾客C.渐渐地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来对待D.渐渐地他父亲请来一些宾客9、下面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只写序号)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父异焉。10、朗读下面两句,用“”表示出句中的语音停顿。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12方仲永的才能发展,有三个变化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_13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