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45417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初二语文试卷 座位号 命题人:朱瑞霞 班级考场姓名考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俯瞰kn 萧瑟s 无稽j 横亘gnB、弥漫m 晨曦x 炽热zh 雀屏pngC、饱饫y 消翳y 醒豁hu 四隅yD、无餍yn 溟濛mng 天穹qing 魅力mi2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日出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海中轮船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B、泰山日出是用诗化的语

2、言写成的,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C、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一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D、天上的街市一诗运用联想和想像手法,用优美而亲切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3下列作家都是诗人的一项是:伊路 于坚左拉 马克 吐温 朱自清 徐志摩 李白A B C D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灿烂的阳光当空,呼吸_ 的山中气息。原来的红海上_ 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我丢下了肉就逃,把她狠狠地_了一声。A 清新 闪烁 诅咒 B 粗犷 簇拥 诅咒 C 清新 闪烁 咒骂 D 粗犷

3、簇拥 咒骂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光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二填空:(14分)1默写(10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立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_,_,_,_,_,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2文学名著(4分)水浒传是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_ 、_等108个梁山好汉的形象(任意填写两个),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_、_ 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任意填写两个)。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

4、的艺术世界。三综合性学习(11分)1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4分)_2假如你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请你向来宾解说下面这则广告的含义:(4分)盛会 、 机会、 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_3班里要举行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3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宝玉等)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_四阅读(50分)(一)读下列诗句,按要求答题:(6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

5、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1诗中运用_的修辞手法,将街灯与明星相联系。(1分)2对诗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一幅自由美好 生活幸福的天上街市图。B、这二节诗由联想将天空与人间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C、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身处黑暗的社会现实,只好用天空的美丽来安慰自己痛苦的心灵的思想感情。D、“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这句诗,把读者带入了美丽的天上街市,想象奇特又合乎事理,是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衬。3说明第一节诗起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清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2分)A、水尤清洌(特别 格外) B.、俶尔远逝(忽然)C、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悲伤)D、犬牙差互(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蒙

7、络摇缀,参差披拂.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3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4分)句子:_ 理由: 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景点写一段解说词(4分)_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

8、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象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

9、,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象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6、概括语段主要内容。(4分)7、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为什么没有看到?(4分)8、语段内容对后面写日出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4分)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

10、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已初见成效。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上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 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

11、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化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

12、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3、选文第段加点“约”有什么作用?(3分)4、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条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分)五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60分)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