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52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设计:刘杨 审核:史卫民 课型:新授 使用时间:9月15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结果: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

2、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重点:黄海大战及邓世昌的英勇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

3、”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二、预习检测,自主学习:1、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_。2、“此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人们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而撰写的。他在 战役中壮烈殉国,我们应该学习他的 精神3、日军在辽东半岛的 屠杀近2万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看课本图)。在山东半岛的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4、 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的 签订了中日_。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允许日本在中国 _,增辟通商口岸

4、、 、 、 。5、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 ”表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的态度和决心。台湾被割占,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台湾著名抗日将领有 三、合作探究1、结合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2、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以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林则徐 B.

5、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2.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领土的国家有(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A. B. C. D.3.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4.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日本突然袭击5.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增辟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6、”赞誉的此“公”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丁汝昌7.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 致远号直冲敌舰,二百余名将士为国捐躯 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A. B. C. D.8、材料解析题春愁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9、阅读材料,收获新知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我的新收获: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两例。五、总结感悟:总结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及内容,并说说通过学习本节课后的感悟 时间甲午 侵略者中日 原因战争 主要战役 结果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