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940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平度张雪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窗3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386页。教材分析:信息窗呈现的是世界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中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该信息窗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本部分知识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教学目标:

2、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4、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1、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故宫、秦兵马俑等中国的古老文明,今天小导游将带我们去游览西藏的艺术宝库布达拉

3、宫,大家高兴吗?2、出示情境图:请大家认真听导游介绍,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从游览布达拉宫的话题引入,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二、探索新知:谈话: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指生读题。1、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谈话: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学生交流自己的画图方法,教师多媒

4、体出示线段图。谈话:从“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你能得出几种等量关系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量关系式:(1)总件数-已注册件数 =未注册件数(2)总件数未注册件数占总件数的几分之几=未注册件数2、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自主列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两种解法板书在黑板上。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件文物。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件文物。 -9/10=6700 (1-9/10)=6700 1/10=6700 1/10=6700 =67000 =67000 答:布达拉宫共藏有67000件文物。3 、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

5、同呢?你能说出其中一种的解题思路吗?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用算书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关系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让学生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题中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列方程解答。三、巩固运用。1、 填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男生人数有24人。

6、题中把( )看作单位“1”,根据“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这句话,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或( )2、 自主练习1、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交流解答方法时,重点让学生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设计意图】:基本练习是每节练习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解决疑难,使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得以理解,使基本理解的变为理解清晰。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

7、,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二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好吗?(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出用方程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方法吗?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回忆解题思路,拉近了学生与这部分内容的距离,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亲切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二、自主探索,理解新知:1、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中的第二组信息,解决 “布

8、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这个问题。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仔细观察,你认为其中哪句话最重要?学生交流。可能回答:比南北长多1/5谈话:既然同学们都认为“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最重要,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呢?把谁看作单位“1”呢?小组讨论。教师多选择几名学生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这道题把南北长看作单位“1”,比南北长多1/5就是比南北长多的长度占南北长的1/5。谈话: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弄明白了题意,那你能把线段图画出来吗?学生独立画图,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谈话:第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另一条呢?为什么要这样画呢?生甲:因为把南北长看作单位“1”,所以第一条线段表示的是南北长度。生乙:第二条

9、线段表示的是东西长度。生丙:因为东西长比南北长多1/5,所以画东西长时要先画一个南北长度,再接着画上南北长的1/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吗?学生交流。生甲:南北长度+东西比南北长的长度=东西长度生乙:南北长度(1+1/5)=东西长度学生自主列方程解答。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因此在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理解。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这里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其中哪句话最

10、重要?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呢?把谁看作单位“1”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新知的动力。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学生更好地修正了自己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的含义。根据线段图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自主列方程解答,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2、 多媒体课件出示绿点问题:如果已知布达拉宫南北长300米,比东西长少1/6。怎样求东西长呢?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自己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因为和上一题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

11、的问题,只是条件变成了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几分之几,所以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3、回顾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三、 分层练习,巩固深化1、 填空 六一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7,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等量关系式是( )或( )。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1/10,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 ),等量关系式是( )或( )。鸵鸟的速度比猎豹慢1/3,鸵鸟的速度是猎豹的( ),等量关系式是( )或( )。2、自主练习4、5、6。学生独立做题后进行集体交流。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不仅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

12、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整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而且解决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做到真正的用数学。四、 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学反思: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2、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数除法问题抽象难懂,不易理解。教学时充分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3、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新知识。4、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张雪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