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474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题三(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期末检测试题 全卷等级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50分钟。 2、必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 3、答题前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选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C.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蠕动的快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触蚯蚓体表 2. 如右图,将甲、

2、乙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装满水的试管中,甲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但其头部露出水面。一段时间后,结果将是 A.甲、乙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B.甲蝗虫死亡,乙蝗虫存活 C.甲、乙两只蝗虫均正常生活 D.甲蝗虫仍存活,乙蝗虫死亡 3.下面有关关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 关节头上有关节软骨 关节可以将两块或更多块骨连接在一起 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A. B. C. D. 4.当你由伸肘状态变为屈肘状态时(如右图),上肢肌肉X 和Y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A. X收缩、Y收缩 B. X舒张、Y舒张 C. X舒张、Y收缩 D. X收缩、Y舒张 5.近年来,我国

3、在载人航天研究方面进展迅速,其中有些技术的创新与仿生学密切相关。如宇航服的发明创意就来自于一种生物生理现象的启示,该生理现象是 A.蜘蛛的结网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长颈鹿的血液循环 D.萤火虫的发光 6.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配制培养基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 高温灭菌 A. B. C. D. 7.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产生大量的胰岛素,用来拯救糖尿病患者。这是利用了大肠杆菌的哪一特点 A.短期内能快速繁殖 B.分布广,成本较低 C.个体小,容易控制 D.不易被其它细菌感染 8.夏季,我们将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冷

4、藏起来,很长时间不会腐败,主要原因是 A.冰箱内环保卫生,无细菌和真菌 B.冰箱内温度低,把细菌和真菌冻死了 C.冰箱内温度低,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 D.冰箱内温度低,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9.下列有关分类等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新课标第一网 B.一个种里可能会有不同属的生物 C.在一个门里,只有一个纲的生物 D.同一科中的生物不可能属于相同的纲 10.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

5、、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 11. 我国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存千只左右。请分析回答: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它们食性单一、繁殖能力很弱,但最主要因素是_。 (2)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大熊猫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_在地球上全部消失。从长远看,必定会对生态系统的_造成影响。 (3)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同时,适当采取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评卷人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一生物兴趣小

6、组到森林中去考察,他们发现:不同的白冠雀鸟的鸣叫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a长成成鸟时,a的叫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是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它却学不会黄莺的叫声。 (1)材料中a鸟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作用的结果。 (2)a鸟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鸟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 (3)根据上述事例可以说明,动物的 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逐渐建立起来的。 评卷人 1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使

7、该项技术不断改进,竞争十分激烈。预计在今后几年,以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将会迅速发展起来,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福祉。 试结合这段材料,分析回答: (1)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动物做“_”,生产人类所需某些物质的一项生物新技术。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_”,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其_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 (2)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好处?_ _。 评卷人 14.下面是小麦、满江红和月季的分类等级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表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_。判断的理由是_ _。 (2)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

8、分类单位是_。 (3)确定小麦和月季分类等级的主要依据是它们的_。 评卷人 15.右图为鲫鱼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鲫鱼的体形特点对其生活有什么意义? 。 (2)若将图中数码2所示结构剪除,将会暴露出什么结构? ;该结构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有哪些? 。 (3)若取甲、乙两条如图所示的活泼鲫鱼进行如下操作:将甲鲫鱼图中数码1所示结构剪去后放回水中;将乙鲫鱼图中数码3所示结构剪去后放回水中。则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甲鲫鱼 ;乙鲫鱼 。 评卷人 1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考虑,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 ;若保证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9、能量正常循环,除图中生物外,还必须不可缺少的生物因素是 。 (2)与其它动物相比,猫头鹰、食虫鸟都善于飞行。试写出它们的运动器官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 (3)请按照下述分类标准,将图中动物进行分组: 根据体温是否恒定,与鼠可同分在一组的有: ;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与蜘蛛可同分在一组的有: 。 评卷人 17.下图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分析回答: (1)试写出图中甲、乙所示生物的名称: 、 。 (2)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标准,图中丙应和 划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通过产生类似于图中代码 所示结构来繁殖后代的。 (3)某同学想在自家大棚中“种植”生物丁。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大棚内具备

10、了适宜的温度、较高的湿度,同时还在大棚内安装了许多日光灯,保证了大棚内昼夜有较强的光照。该同学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请分析说明: 。 评卷人 18.小明为研究酵母菌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4个瓶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然后按图示进行操作,最后密封A、B、C的瓶口,几天后观察比较现象。试分析回答: (1)小明的上述实验中,实际设计了几组对照实验? ;变量为葡萄糖的一组对照装置是 。 (2)若想尽快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应最好将上述各装置放在什么地方(或环境中)? 。 (3)正常情况下,会发现装置 (填装置代码)内的液体中有气泡冒出,原因是其中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了 气体;装置 中最

11、有可能产生酒精。 八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D 3.B 4.C 5.C 6.B 7.C 8.D 9.A 10.B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11. (1)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意思对即可) (2)基因库(或基因) 稳定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 12. (1)学习 (2)遗传物质(或基因) (3)学习 遗传因素(或先天性行为) 13.(1)生产车间 乳房生物反应器 乳房 (2)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或两点以上得2分) 14.(1)小麦和月季 小

12、麦和月季都属于种子植物门,而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门,因此小麦和月季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 (2)界 (3)形态结构特征 15.(1)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2)鳃 由大量鳃丝构成(1分),里面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1分) (3)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会出现倾斜或侧翻(1分) 不能控制方向,且游动速度减慢(1分,意思对即可) 16. (1)猫头鹰 腐生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2)翅膀宽大,能扇动空气产生浮力;胸肌发达、可牵引翅膀扇动;胸骨突出,有利于发达的胸肌附着(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得2分,其他符合要求的说法也可) (3)兔、猫头鹰、食虫鸟 食草昆虫 17.(1)细菌 青霉 (2)乙、丁 a (3)有,在棚内安装许多日光灯不科学,因为生物丁是蘑菇,属于真菌,其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意思对即可) 18. (1)3 A、C (2)温暖处(或温度较高的地方) (3) A、D 二氧化碳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