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53052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接口技术交底_23411_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热烈,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技术交底,路基接口,一、接口设计内容 二、主要技术要求 三、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注意事项 四、附注,目 录,一、接口设计内容,图A1-1,1、需在路基上设置的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综合接地电缆在路基上的布置位置与布置方式,路基与桥梁或隧道中的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综合接地电缆的纵向连接方式,及其相关结构尺寸; 2、线间集水井;接触网立柱基础与声屏障基础在路基横断面中的布置位置与施工方式;,一、接口设计内容,3、各种过轨管道、集水井中排水管等预埋管道,在路基中的埋设位置与施工方式; 4、路基上各类附属构筑物的施工顺序与施工流程; 电力、通信与信号、综

2、合接地;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各类过轨管道的相关技术要求等具体设计,详见各专业的设计图及相关说明。,图A1-2,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1、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在路基横断面中的布置及其结构尺寸 全线两侧路肩上设置C25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通信、信号电缆槽(通信信号合槽),电缆槽外廓宽0.70m(通信、信号槽内净宽分别为0.2、0.3m,每0.5m采用一根8mm倒U型镀锌钢筋分隔)、槽内净高0.30m,内填中粗砂,电缆槽采用侧向排水,于外侧壁底部预留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cm,每5m一处,将电缆槽内水引出,泄水孔口加设铁丝网盖。 电力电缆槽设置于路堤两

3、侧坡脚排水沟外侧;路堑地段设于两侧侧沟平台,电力电缆槽外廓宽0.41m(槽内净宽为0.25m)、槽内净高0.30m,内填中粗砂。电缆槽底部靠水沟设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cm,每5m一处。,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2、接触网立柱、声屏障在路基横断面中的布置及其结构尺寸 无碴轨道接触网立柱位于电缆槽内侧,立柱内侧边缘距线路中心不小于3.0m,立柱基础宽不超过70cm。 设置声屏障地段,声屏障位于电缆槽外侧,具体布置时,应注意确保路基面排水顺畅。,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3、综合接地电缆设置方案 (1)贯通地线埋设 路基地

4、段综合接地电缆两侧各设一根,位于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土质地段路堤与路堑中的综合接地线埋深距轨面均为1.805m,距电缆槽底43.8cm,布置图详见“路堤与土质路堑地段综合接地电缆线布置图”。,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石质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30cm,沟中并回填细粒土,布置图详见“石质路堑地段综合接地电缆线布置图”。 综合接地电缆纵向通过手孔时,应从手孔底部通过。纵向通过涵洞时沿涵洞顶呈蛇形通过,并采用10cm厚的细砂作为保护层。贯通地线纵向与桥梁电缆相联时,需将综合接地电缆分别引入台尾路基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手孔中,

5、与桥梁范围的接地电缆于手孔相连接;纵向与斜切式洞门隧道相连时,亦是通过洞门外手孔相连。,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2)分支引接线的埋设 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干砌片石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入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电缆槽靠内壁槽底应预留孔,分支电缆引入电缆槽后,预留孔采用C15混凝土封闭。 分支引接线以接触网支柱为间隔设置(约50m),每处留一根长度为6m的分支引接线和一个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料同截面。,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3)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长度超过1000m的

6、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连接线的规格及埋设深度与贯通地线相同。,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4、过轨设计 需从路基中预埋管道过轨的构筑物有通信电缆、信号电缆、电力电缆、接触网回流地线和供电线。 (1)电力电缆过轨从路基基底过轨,采用直径110、150mm的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两端与电缆井相连。电缆井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空尺寸:长*宽*深一般为1m*0.8m*0.3m。,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2)从路基中过轨的通

7、信、信号电缆,采用镀锌钢管防护,过轨镀锌钢管外径不大于110mm,过轨管道的顶面距轨面997mm。过轨管道与路基两侧设置的手孔连接。通信、信号手孔一般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内净空长*宽*深一般为1.5m*1.5m*0.55m。过轨管道及手孔的设置位置,必须避开线间集水井、接触立柱基础及其下锚基础的设置位置。为减少过轨开挖地点,确保客运专线运行平稳,通信信号电缆尽量集中过轨。,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3)接触网回流地线过轨设置于接触网立柱位置,过轨管道埋设位置:管道顶面距钢轨面997mm,两端与手孔相连,同时应对通信、信号电缆槽中的电缆采用防磁屏蔽措

8、施。接触网回流地线过轨设置位置应避开线间集水井的设置位置。过轨管道材料应采用高强PE管或开槽的金属管,具体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道内应预留两根铁丝,以便后续电缆铺设。各类过轨管道的里程位置、管道根数详见相应专业要求。 5、路基上信号电缆与路基外信号中继站的接口 当路基上信号电缆需引入路基外的信号中继站时,电缆从路肩上的手孔中引出,顺路基边坡上的电缆槽引入路基坡脚电缆井中,再从电缆井引入信号中继站,路基边坡电缆槽采用预制C25钢筋混凝土,内宽50cm,深20cm,并设C25钢筋混凝土槽盖。电缆井内净空尺寸:

9、长*宽*深一般为1m*0.8m*0.5m。,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6、路基上通信电缆与路基外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变电所、AT所、开关站等电气化所亭以及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区间信号中继站的接口。 当路基上通信电缆需引入路基外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变电所、AT所开关站等电气化所亭以及区间无线通信基站、无线直放站、区间信号中继站等建筑物时,电缆从路肩上的手孔中引出,顺路基边坡上的电缆槽引入路基坡脚电缆井中,再从电缆井引入各建筑物中,路基边坡电缆槽采用预制C25钢筋混凝土,内宽30cm,深20cm,并设C25钢筋混凝土槽盖。电缆井内净空尺寸:长*宽*深

10、一般为1m*0.8m*0.5m。,二、主要技术要求,(一)站后各附属构筑物在路基上的横向接口设计,7、接触网供电线与路基外分区亭、变电所、AT所的连接位置,详见相关设计图纸。,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路基地段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主要有:与桥梁的纵向联接、与隧道的纵向联接、联络线与正线的联接等。 1、桥路间的联接主要有:通信、信号以及电力电缆槽的联接;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联接。 电缆槽连接,于路基范围对应桥台与路基电缆槽位置设置大手孔,通信、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分槽设置。其中电力电缆由手孔经边坡设二根150的镀锌钢管引入路基坡脚电力检查井中;路基两侧通信、信号

11、电缆手孔间应采用过轨钢管连接,过轨钢管的根数与管径按站后设计要求布设。 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联接:路基施工时,需将综合接地电缆分别引入台尾路基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手孔中,与桥梁范围的接地电缆于手孔相连接。综合接地电缆的连接技术要求、防护措施及防护材料详见站后相关专业设计文件。,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C1-1,图D5-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D5-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2、隧路间的纵向联接主要有电缆槽的联接、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联接、排水沟的联接。 联接形式有路基与斜切式洞门的联接,路

12、基与挡翼墙洞门的联接两种。当与斜切式洞门直接联接时,顺坡地段应注意将隧道线间中心排水沟顺接至路堑侧沟中,其他洞门隧道线间排水沟在隧道挡翼墙明洞范围引入两侧侧沟中。在联接范围适当位置,两侧路肩应设置通信与信号电缆手孔,并有过轨管道联通(过轨钢管的根数暂按6根考虑,其中通信2根直径10cm),综合接地电缆线引入手孔中,电力电缆的手孔设置在侧沟平台上。,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B1-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B1-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B2-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

13、物的纵向接口设计,图B2-1,二、主要技术要求,(二) 站后各附属构筑物的纵向接口设计,3、正线与联络线的联接,主要有电缆槽的联接、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的联接。 该类联接于联络线的左右两侧路肩与正线相交位置,以及正线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手孔,共有四个手孔,进行正线电缆槽过联络线的联接(过轨钢管根数与直径以满足通信信号电缆槽的设计通过容量的需要)、正线左右两侧过轨管道的联接(过轨钢管的根数与直径应满足站后专业的设计需要)。,三、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注意事项,客运专线路基内及路肩上各附属构筑物(包括电缆槽、接触网与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线、各种路基中的预埋管件、防灾安全监控等设备)形状、施工方法、施工

14、时间等,应事先与有关单位商定,确定各自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机械,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提交业主审定批准后,方可实施。正式施工前必须对各类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工艺性试验,完善、细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加强工艺验证,确认施工工艺及精度控制满足要求后方可展开施工。必须十分注意:不因各种设施的设置损坏和危及路基土工结构物的安全,不降低路基的强度,不因各种设施的施工导致路基产生新的变形。,三、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注意事项,1、客运专线路基内及路肩上各附属构筑物(包括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通信、信号电缆过轨钢管、防灾安全监控等设备)施工,应确保不因各种设施的施工

15、而损坏和危及路基工程的稳固和安全。其中电缆过轨钢管应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线间集水井施工,应在路基施工成型后采用专门机械进行整体无水切割施工,线间集水井的横向排水管等其他过轨管道应在路基填筑施工中预埋;综合接地电缆的施工工序与工艺应满足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的要求。施工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安排施工工序,不得遗漏或倒序进行。同时严格做好路基(特别是基床)防、排水工程,尤其做好隐蔽工程、建筑物之间的施工缝、伸缩缝的连接、填塞,防止表水的下渗。,三、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注意事项,2、路基面及相关附属结构物(电缆槽、接触网与声屏障基础、沥青混凝土等)的施工顺序:路基填筑至路肩标高,且沉降监测与评估满足铺轨条件后,依次施工混凝土支承层路基面沥青混凝土防渗层整体切割接触网立柱基础浇筑接触网立柱基础按图中示意线切割电缆槽及手孔铺设电缆槽底部沥青混凝土封闭层铺设中粗砂排水层同时施工护肩及反滤层铺设引入电缆槽的分支电缆,按图示安放电缆槽及手孔,接入综合接地线,并做好槽底防水封闭及槽侧泄水孔、排水管的对接修整路基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充填各施工缝护肩砂浆勾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