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052262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第六章测试题1、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24题。2、由沿海港口运往港口城市的物资,不可能是( )A钢材 B水泥 C甘蔗 D陶瓷 3、常年考虑,图中L河流干流沿线一月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0 B5 C10 D15 4、某省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3601至4237,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境内43%的平原平均海拔不足100米。图中显示该省区的是 ( )X|k | B |

2、1 . c|O |mA甲 B乙 C丙 D丁 5、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下图为某河流干流流量和河流含沙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6、该河流是( )A长江B黄河 C淮河D珠江7、该河泥沙在河口镇到陕县段大大增加,原因是所流经地形区由于 造成水土流失。( )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 地形平坦 植被茂密A BC D8、该河流从兰州到河口镇、孟津到利津段河流流量减少的原因是( )兰州到河口段是由于降水量减少 兰州到河口段是由于引黄灌溉孟津到利津段是由于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 孟津到利津段是由于河流下游蒸发增强A B C D下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请仔细思考并完成1315题。9、区和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4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A B C D10、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有关图中山脉表述错误的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A山脉B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B山脉A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山C长江深切山脉C,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D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11、关于区的北京市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

4、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北靠阴山B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C长城、故宫、颐和园、秦陵兵马俑等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1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 X|k | B | 1 . c|O |m A.400mm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13、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 植树种草 陡坡修建梯田 退耕还林 修建挡土坝 A. B. C. D. 读我国某一区域示意图(图8),完成1819题。14、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

5、于我国北方地区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C.位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15、对该地区经济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B.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工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16、如下图,这是被称为“北京之魂”的老北京胡同,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等( )新课 标 第 一 网 A应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17、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西临燕山 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北戴河 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天坛

6、、颐和园等A. B. C. D.18、2014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说明了北京是全国的( ) A政治中心 B教育、科研中心 C经济中心 D文化中心19、下列叙述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农田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A B C D20、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 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20图21图22(1)读图20,山脉A是_,地形区B是_;根据图20

7、,描述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的分布特征:_。(2)读图21,省会城市C是_市,东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_。(3)读图22,东北地区的工业是以_(“重”或“轻”)工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有_。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新- 课-标- 第 -一- 网材料一:2011年11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北京精神对全国文化具有影响带动作用。材料二:读“北京市简图”和“北京市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

8、”材料三: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料,主要来自南方的川湘赣等地。伐下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然后沿运河北上运到北京地区。石料主要来自河北太行山区,这里盛产汉白玉。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下了很多眼井,冬季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了北京。(1)材料一说明北京是我国的中心。w W w .X k b 1. c O m(2)是我国一条著名的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该山脉的名称是_。(3)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判断的理由是_。(4)北京春季多沙尘暴天气,其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为了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内蒙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旱船载石的方法在冬季使用

9、,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冬季农闲时期,人手劳力多 B冬季降水多,便于行船C冬季月平均气温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 D冬季风大,顺风顺水2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 。(2)请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回答1点即可)。人为原因: (回答1点即可)。(3)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a 缓坡地(山顶地带)营造灌木林、种植山杏等 b 陡坡地(山腰地带)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c坡脚地(山脚地带)24、有人得出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的显

10、著特征是,“山环水绕”。请你指出你能够支持这种结论的证据。“山环”的证据:_“水绕”的证据:_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25.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A B C D26. 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A. 冬小麦、玉米、花生B. 冬小麦、棉花、甘蔗C. 甜菜、甘薯、马铃薯 D. 春小麦、玉米、高粱27. 北方地区著名的温带水果是()A. 香蕉 B. 菠萝C. 柑橘 D. 苹果X k B 1 . c o m28.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29.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B.横断山脉 C.秦岭 D.东南丘陵30.位于大、小兴安岭北部的河流是( )A.黑龙江B.乌苏里江 C.图们江 D.鸭绿江31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32. 这种民居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沙进人退B干旱严重,草场退化C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D水土流失现象严重33.(下图)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 A.源头 B. C. D. 3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

12、树种草35.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综合性工业城市 B.全国经济中心C.国际交往城市和旅游胜地 D.是我国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36有关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 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多自东南向西北流 故宫、天坛、明代长城等为世界文化遗产A B C D37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山地 B平原、丘陵、高原C平原、山地、盆地 D平原、丘陵、盆地38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呈半环状的三带C支离破碎,水乡处处D黄土遍地,沟壑纵横39东北地区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辽宁省中南部地区 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哈大线沿线地区A B C D 40在东北地区的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X|k | B | 1 . c|O |m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