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512462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同步练习-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爱莲说一、字音字形甚蕃(fn)淤泥(y)濯清涟(zhu lin)不染(rn) 亵玩(xi) 隐逸(y)噫(y)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可爱者甚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3)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4)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5)花之富贵者也:的人或物(6)花之君子者也:指人格高尚的人(7)陶后鲜有闻:少(8)同予者何人:我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不蔓不枝活用词语:蔓解释: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活用词语:枝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2)香远益清活用词语:远 解释: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古今异义区分(1)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2、2)宜乎众矣古义:当然 今义:合适,应当5文言句式(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谓语动词“出”和“濯”后面省略了介词“于”)(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1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点拨: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有所不同。2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

3、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呢?点拨: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的内容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内容来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这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甚蕃(pn)亵玩(xi)B出淤泥(y) 鲜有闻(xin)C濯清涟(zu) 噫(y)D清涟(lin) 不蔓不枝(m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_(2)陶后鲜有闻

4、 _(3)亭亭净植 _(4)濯清涟而不妖 _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4用原文语句回答。(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用来抒发感情。C爱莲说是

5、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D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李唐来(从)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B香远益清(更加) 不蔓不枝(长枝蔓)C予独爱莲(独自) 花之隐逸者也(隐居)D予谓菊(我) 宜乎众

6、矣(当然)7翻译下列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9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10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表达_,周敦颐借“莲”表达_。【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

7、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注: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13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

8、作用是什么?【表达交流】14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你爱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体验中考】15(2011四川乐山中考)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参考答案:1.

9、解析:A项中“蕃”应读“fn”。B项中“鲜”应读“xin”。C项中“濯”应读“zhu”。答案:D2. 答案:(1)多(2)少(3)竖立(4)洗涤3. 解析:D项,第一个“之”解释为“的”,第二个“之”没有实在意义。答案:D4.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莲,花之君子者也。5. 解析: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答案:A6. 解析:C项中的“独”在句中应解释为“仅,只”。答案:C7. 参考答案:(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随意玩弄呢。(2)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 解析:结合文

10、中表明作者爱莲的原因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来理解作答。参考答案:应是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9. 参考答案: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10. 参考答案:陋室(或陋室不陋)安贫乐道的情趣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相近即可)11. 答案:(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12. 参考答案:(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11、。(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13. 参考答案: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14. 答案示例:(1)兰花。兰花无论在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亦可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15.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探究题。阅读分析材料,注意抓住三个不同的助词“着”“了”“过”思考回答。参考答案:在班主任老师的语言中,三个句子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助词“着”“了”“过”。它们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迟到着”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还在进行(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迟到的同学还没有走进教室),“迟到了”指的是迟到的动作刚刚结束,“迟到过”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过去已经完成了。看起来这三个字“无关紧要”,但用上了以后,表达的意思就分别有动作“进行着”、“完成了”和“早已进行过”的区别。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