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9971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内角,我将从如下方面作出说明。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课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学生在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它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重要基础,更是研究 多边形问题转化的关键点;此外,在它的证明中第一次引入了辅助线,而辅助线又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这一结论,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理论证,因此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及应

2、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由于学生还没有正 式学习几何证明,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难度又较大,因此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将实物图形抽象转化为几何图形得出所需辅助线。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行角度计算和简单推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拼图试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体现在“做中学”,发

3、展学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现在已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证明做好了准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活动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

4、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因此,我采用了动手操作 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 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 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并教给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1情景激趣 引出课题”的环节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让学生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2自主探索 动手实验 ”“3讨论交流 尝试证明”以下两个环节。 定理的掌

5、握必须要有训练作为依托,因此我设计了“4应用新知 巩固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了“5. 渔技大比拼”这4道习题既含盖了方程的思想又包括了整体的思想,还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了反证法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回顾使人记忆深刻,反思促人进步。在“6畅谈体会 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我选择从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 回顾反思和作业补充。我认为学生要从一堂课中得到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比知 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数学方法,数学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物拼图与说

6、理论证有机结合,在动手操作,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以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感悟方法、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练习的设计起点低、范围广、有梯度,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树立大数学观 ,把课堂探究 活动延伸到课外,在课与课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基。本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参与活动中,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练习除注重基础外 并进行了延伸。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美中不足的是,还有少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没有在参与活动中去思考,收获不大。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如下方面作出了多元化的关注:1、关注学生探索结论、分析思路和方法的过程。2、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和水平。3、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以期待人人都能学有 所得,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浅认识,希望得能到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