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49153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测试题解析(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姓名:_得分:_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

2、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

3、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w w w .x k b 1.c o m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

4、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自鲁枢

5、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解析:C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答案:C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

6、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解析:B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答案:B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现代人一概相信“

7、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解析:B项,强加因果,“所以”说法不当。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归田赋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

8、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注】蔡子,战国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唐生,即唐举。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王雎(j),鸟名,即鱼鹰。仓庚(cn n),鸟名,即黄莺。颉颃(xi hn),鸟上下飞翔的样子。曜(yo)灵,太阳。

9、俄景,日影偏斜,指天色将暮。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明略以佐时佐:匡扶B俟河清乎未期 俟:依靠C尔乃龙吟方泽 方:大的D虽日夕而忘劬 劬:劳苦解析:B项,“俟”的意思是“等待”。答案:B5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能表现“归田之乐”的一组是(3分)()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仰飞纤缴,俯钓长流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知A BC D解析:是归田的想法。是议论句,不表现归田之乐。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A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文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

10、,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B“交颈颉颃”“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D这篇小赋虽然篇章短小精悍,却准确地表现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解析:A项,“真正原因”说法不当。“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只是张衡归隐的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5分)译文:_(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5分)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于是

11、”,在这时;“苟”,只要;“安”,怎么,哪里;“乏”,的。“所如”是“所字结构”。答案:(1)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2)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w w w .x k b 1.c o m参考译文:在京都做官已经很久了,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正是仲春二月的好天气,气候温和,天气晴朗,在野外,无论平原还是低地

12、,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我心情欢畅。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的飞鸟,俯身往河里撒下钓丝;鸟不高飞则中箭而死,鱼若贪饵必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游鱼。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法度。只要我置身于世俗是非得失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w w w . x k b 1.

13、c o m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89题。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8诗歌描绘了友人别墅的哪些特点?(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景物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澧水”“桥”“小路”“村园”“门巷”“枳壳花”等,此外还要抓住题目中的“城西”“别墅”等关键词,概括出“幽远”“优美”“质朴”等特点。答案:写出了友人别墅地处幽远、景色优美的乡村,格调质朴的特点。9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哪几次情感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情感变化”四个字。“变化”包

14、括情感的加深及情感的转移,就这道题来说是情感的四次转移,可谓一句一变。答案:全诗体现出作者四次情感变化:先写作者见到城外的郊墅美景而产生的新奇之感,既而写到会友的急切心情,然后是面对极为相似的村舍庭院的焦急迷惘,最后是面对洁白素雅、芳香四溢的枳树花而产生的惊叹与陶醉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2)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 _。(3)悟已往之不谏,_。_,觉今是而昨非。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3)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雨中登滕王阁熊召政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