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87717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61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261页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261页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2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The analysis reported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煤化工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Beijing Huajing Tianzhong Economic Consultation Center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报告撰写背景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计划打造7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内蒙古东部、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而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煤化工产品的运输问题,规划修建4大管线,分别是蒙东至锦西、宁东至京津唐港、伊宁至独山子、多伦至

2、北京的管线。本中心从规划征求意见稿了解到,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下表反映了在三个阶段我国煤化工产品所要达到的规模。2010年2015年2020年煤制油规模(单位:万吨)15010003000掺烧于汽油的二甲醚(单位:万吨)50012002000煤制烯烃规模(单位:万吨)140500800煤制甲醇规模(单位:万吨)160038006600数据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注:二甲醚和煤制烯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1.51,后者转化比例为2.921,两者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共约用甲醇1170万吨、3300万吨和5400万吨。从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3、看,今后产能放大的都是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而且要求规模化。但是,目前我国有十几家煤化工上市公司,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煤化工上市公司并不多。2006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规定,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出台,后期政府可能会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与整改。观点数据说明本报告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提供的最新数据以及大量相关资料撰写而成。2007年中国煤化工产

4、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是本中心2006-2007年度的重要研究课题,报告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条件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当前主要地区和企业的煤化工发展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不同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机会和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建议。报告资料翔实、分析严谨,是煤炭和煤化工企业以及计划向煤化工产业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企业发展和投资策略的可靠参考。报告主要观点我国煤化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

5、煤为原料。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煤化工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煤化工热情很高,尤其是在2004年7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不再审批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很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几乎是有煤的地方都要发展煤化工。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于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重点项目已经启动;结合当前煤化工业和未来发展新型煤基能源转化系统技术的需求,多联产系统及相关专属性技术研究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煤化工联产是指不同煤化

6、工工艺或煤化工与其它工艺的联合生产,前者如煤焦化煤气制甲醇,后者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我国煤化工业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正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虽然目前新型煤化工只初具规模,但新型煤化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中国煤化工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行业内部兼并与重组,大型煤炭企业涉足煤化工行业以成定局;下游行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产品竞争优势日益明晰会进一步拉动新的煤化工投资

7、项目。本部分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了重点省区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第一章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12一、2006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发展形势二、煤炭焦化的问题与现状三、煤制油技术及工业发展四、煤气化生产甲醇及下游产品五、煤气化生产合成氨六、煤化工联产 第二节 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8一、我国煤化工产业不足与建议二、发展煤化工不能盲目上马三、多联产和洁净煤是主攻方向四、能源危机挑战煤化工技术五、中国煤化工发展方略探讨 第三节 煤化工产业的技术动向22 一、煤化工十大产业化体系技术 二、三种新型煤化工技术 三、煤炭气

8、化多联产技术 第四节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6一、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及其影响分析二、将会发展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三、坚持走转变增长方式的道路四、对于发展煤化工的建议第二章 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调查分析第一节 国际能源与煤化工 29一、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分析二、能源消费与煤化工1、能源储量与煤化工2、煤炭消费结构变化与煤化工三、能源价格与煤化工1、石油价格与煤化工2、煤炭价格与煤化工第二节 国际焦炭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 33一、国际焦炭供求分析二、国际焦炭生产与贸易第三节 国际煤焦油发展的动态及趋势 34一、国际煤焦油发展动态二、国际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1、煤焦油产品2、煤焦油产品深

9、加及应用三、国际煤焦油供需1、煤焦油供需分析2、煤焦油市场价格分析第四节 国际煤气化 36一、国际煤气化发展的动态及趋势二、国际甲醇行业分析第五节 国际煤炭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 37一、国际煤间接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二、国际煤直接液化发展动态及趋势第三章 我国煤化工产业主要省区发展形势研究第一节 山西省39 一、山西省煤化工发展面临新机遇 二、山西煤化工有煤炭资源优势 三、山西近百亿元投资煤化工 四、山西煤化工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五、山西煤化工工业发展方向 六、山西省打造煤化工产品品牌战略 七、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隐忧及对策讨论第二节 河南省42 一、河南煤化工产业布局分析 二、河南省高度重视煤化工产

10、业 三、河南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优势 四、2007年河南省开始限批煤化工项目第三节 安徽省43 一、安徽打造超大型煤化工基地 二、安徽建设两淮煤化工基地 三、淮北将成为全国最大煤化工基地 四、淮南化工集团突破气化难题 五、2006年安徽省煤化工项目建设形势调查分析第四节 云、贵两省46 一、贵州建设煤化工示范基地 二、贵州省兴建五大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 三、贵州六盘水新型煤化工吸引投资 四、云南省煤化工(曲靖)基地调查 五、2006年云贵煤化工项目进展形势调查第五节 内蒙、新疆两区49 一、内蒙古重点发展煤化工项目 二、神华包头煤化工项目筹建工作顺利 三、神华集团进入新疆煤化工领域 四、山东煤企进疆

11、伊犁投建煤化工基地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可研报告申报立项将支持煤化工产业发展第四章 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研究第一节 旭阳焦化集团 51 一、集团战略管理实施研究 二、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公司发展形势分析 四、战略规划研究 第二节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4 一、2006年公司发展形势分析 二、公司技术及产品竞争优势分析 三、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四、2007年公司面临的发展形势 第三节 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59 一、2006年经营形势调查 二、煤化工项目建设情况 1、年产50万吨甲醇制丙烯(MTP)项目 2、年产30万吨二甲醚(DME)项目 三、企业竞争优势

12、分析 四、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五、2007年公司发展形势分析 第四节 天脊煤化工集团63 一、“4060”项目介绍研究 二、未来发展目标分析 三、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四、主要产品研发动向第二部分 对主要煤化工行业发展以及投资风险分析(总体而言,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加上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煤炭、化工、石油、电力等多个领域,建设投资大、技术密集,因此其发展必须走联合发展、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并需要进行大量的整体规划、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以及系统优化集成等配套工作。本部分研究了煤化工产业技术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产业链上的机会和风险,对企业未来的投资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

13、用。)第五章 国内外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展望第一节 洁净煤技术的几个领域67 一、以煤炭洗选为源头的煤炭加工技术 二、以气化、液化为内容的煤炭转化技术 三、污染排放控制和废弃物处理技术 四、几种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比较第二节 国外洁净煤技术发展状况分析75 一、洁净煤技术国外发展情况 二、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CCTP) 三、日本“新阳光计划” 四、欧盟洁净煤发展计划第三节 美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分析77 一、美国洁净煤技术的现状与比较 二、现有的发电厂的废气控制 三、先进的燃烧技术 四、21世纪的发电厂发展前景展望第四节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80 一、我国发展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必要性 二、中国重视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 三、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特点和框架 四、国内洁净煤技术的市场推广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